濯纓滄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七五章 韋人圖的生父,大唐第一嫡子,濯纓滄浪,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76章 韋人圖的生父?
一匹快馬快速的掠過一條官道,濺起塵煙一片,而就在快馬離開經過這條官道大約一個時辰的時間之後,一輛馬車緩緩的也經過了這條官道。
景深,一名年紀大約十六的少年坐在馬車之中孜孜不倦的看著書,在景深的身邊還有一名小書童,馬車外則是有兩名護衛和一名趕馬車的人。
這位景深就是崔綿表妹的長子,是一位很能吃苦的少年。
崔綿的表妹不是崔家人,所以她嫁給了瀘州的景家,原本這景家在瀘州也是一個擁有一定勢力的豪門,只是天不遂人願,景家因為一次海盜的襲擊,直接從豪門跌落為寒門。
而想要讓景家重新站起來的方式就只有科舉這一條道了。
但是這裡要說明的是,雖然說唐朝已經有科舉了,可是唐朝的科舉並不完善,可以晉升的人,平民幾乎沒有,只有寒門稍微有些機會。
並不是很多人說的,唐朝科舉是所有學子的福音,那絕對不是這樣的。
首先唐朝時期的科舉制度,雖然經歷了隋朝,但是它依舊是一種試行制度,試行的制度,錯誤就一定會有,尤其是唐朝,薦舉制度的殘存很重,錄取中有公薦,通榜等很多很平民學子沒有一點關係的特權。
並且唐朝的科舉是不糊名的,糊名是在武則天的手中才開始的。
在不糊名的情況下,通榜就變成一些權勢,親故,子弟等干預科舉提供了方便,使錄取中的人多為自己人,失去了公平科舉的意義。
一個學子想要在科舉中取勝,除了自己要有才學之外,還必須得到達官顯貴的延譽和賞識,如果你得不到那些達官顯貴的支援,那麼你即使滿腹才華,也將無緣中舉。
在沒有家世的情況下,你一個平民學子想要中舉,簡直就和登天一般,一定會有人說,哎...那位馬周不就是平民學子的代表,以後還成為了宰相。
首先馬周確實是平民學子,幼年失去父母,家境貧寒卻愛學習,尤其精通《詩經》《左傳》,長大後因放蕩不羈而不被鄉親尊重。
武德年間,馬周補授博州助教,但他每天都飲酒,不把教學當回事。博州刺史達奚恕多次批評他,馬周便揚長而去,在曹州、汴州之間遊蕩,又被浚儀令崔賢首侮辱,於是在激憤之下奔赴長安。
不過,他不是靠科舉,他靠的是薦舉,馬周走運,來到長安之後,寄住在中郎將常何家裡。
貞觀五年,李世民令百官上書談論朝政得失,其中也包括了武將,那年長安城一群武將天天都在為這件事情撓頭。
常何也一樣,他是武將,不涉獵經學,好在馬周為了常何的招待之恩吧,就替常何撰寫奏章陳述有利於國家的二十多條建議,叫他上奏,當然了,其中也一定有想要一展抱負的心思,但是馬周卻不敢抱多大的奢望。
誰知道,馬周的二十多條建議,那是條條都合李世民心意。
李世民又不是篩子,他知道這一定不是常何的手筆,所以就詢問常何,常何也沒有藏著掖著,直接告訴李世民:“我沒有這個能力,是我家客人馬周寫的。
他每次和臣談論,無不以忠孝為宗旨。“
李世民當天就召見了馬周,在馬周尚未到達期間,李世民更是派人催促了四次。待到馬周來後,李世民和他談論得很愉快,令他在門下省供職。
這一套下來,首先馬周必須才學驚人,其次馬周要有一個機會上達天聽,而馬周的機會,絕對是萬中無一的,最後馬周還要走運,遇到明主。
這一切一切全部加起來,那麼只有一個結論,馬周的路子無可複製。
平民學子也就能出這麼一個,其他人想要複製,基本不可能,景深這次提前進長安,就是為了利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