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皇弟光義,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匡胤父親趙弘殷與母親杜太后生有五子,大哥和小弟死的早,趙匡胤排名老二,趙光義排名老三,趙廷美排名老四,三兄弟互相扶持,尤其是趙光義,在趙匡胤登基稱帝建立北宋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趙匡胤是個愛弟狂魔,對兩個弟弟特別愛護,早在乾德三年兩個弟弟趙光義和趙廷美就已經位列宰執,而自己親兒子趙德昭到了出閣封王的年紀卻仍然未封王,只是封了個防禦使的虛職。
平心而論,趙匡胤是個光明磊落的人,在兄弟和兒子之間,並沒有偏袒兒子,甚至在有意優待兩個兄弟,趙匡胤的兩個兒子終太祖一朝居然沒封王,而趙光義和趙廷美卻被屢屢加封,權勢逐漸坐大。尤其是趙光義,長年的開封府尹和宰執之首使得他培養了大量親信,加之趙匡胤兩個親兒子一直沒封王,到了開寶年間,朝中已經開始有人選邊站隊,投靠趙光義了。
這其中就有大太監王繼恩。
宋朝的宦官是很有意思的一類人,與漢唐明清都不同,宋朝有大量宦官從軍,在軍中做監軍的,由於宦官特殊的生理構造,從軍做監軍,回朝後還可以到宮中做太監。也就是說,普通的宦官,有著大量的機會到軍中去任監軍,一旦打了勝仗朝廷論功行賞,那麼監軍的功勞自然少不了,升官發財是一定的,官位高了,實權方面要麼做更大規模軍隊的監軍,要麼調回宮中做太監,那麼就形成了宦官特殊的升遷之道。
王繼恩就是這樣升上來的。王繼恩原本是後周的一名普通宦官,趙匡胤代周建宋後,他繼續在宮中任職,北宋新立戰事不斷,王繼恩抓住機會主動請纓到軍中任監軍,參加了歷次平定荊湖、後蜀、南漢、南唐的戰爭。南唐平定後,由於戰功卓越深受賞識,被調入宮中任大太監,主抓皇家的貼身事務。
就是這樣一個人,趙匡胤夫婦的身邊人,居然沒有站在趙德昭、趙德芳兩位皇子這邊,而是投靠了趙光義。
開寶年間,趙匡胤年僅四十多歲,身體還好得很,也許他覺得自己身體好,繼續操勞個幾十年完全不是問題,先把平定天下的大事完成再解決繼承人的事也不晚。可問題在於當時皇長子趙德昭已成年,早就該封王立太子了,中國古代,太子是國家根基穩固的重要一環,太子不立,誰敢保證出現突發事件了國家怎麼執行,政權怎麼交接?
國家的儲君就是一塊高地,你不去主動佔領,自然有人去佔領。開寶年間,趙光義是宰執之首,頂級皇親,即使皇位輪不到他坐,那麼在兩個皇子誰即位的問題上也肯定有著分量最重的發言權,說白了,兩位皇子投靠誰都不穩,但是投靠趙光義是穩的。
當然了,很多人沒想到趙匡胤會死的那麼突然,終究沒來得及立太子,也沒想到趙光義真的會登基自立。
開寶九年十月十九日,趙匡胤叫趙光義來宮裡吃晚飯,兄弟倆吃吃喝喝聊聊天兒一頓飯的功夫很快過去,飯後趙光義告別兄長回家,沒想到這一別即是永別。
當夜趙匡胤就不行了,暴斃而亡。當時趙匡胤的母親杜太后已去世多年,後宮最大的就是趙匡胤的宋皇后,當時趙匡胤兩個兒子趙德昭趙德芳分別26歲、18歲,立誰為新皇帝,就看宋皇后安排誰進宮搶佔先手優勢了。兩人都不是宋皇后的兒子,趙德昭是趙匡胤的原配賀皇后的兒子,趙德芳是一個普通妃子的兒子,宋皇后經過考慮,派人去找18歲的趙德芳進宮入繼大統。
中國古代立儲君講究“立嫡不立庶,立長不立幼,立賢不立愛”,在趙德昭既是嫡子又是長子的情況下,皇位說一千道一萬也應該是趙德昭繼承,而宋皇后派人去迎年紀小的庶子趙德芳,意味深長。
可惜宋皇后派去的人叫王繼恩。
作為趙光義的親信,王繼恩敏銳的意識到千載難逢的機會來了,出宮之後他並沒有去找趙德芳,而是直奔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