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金匱之盟,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義看上去就等同於下一代的儲君了。

然而靴子落地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趙匡胤雖然一直重點栽培趙光義甚至冷落了趙德昭和趙德芳,但他其實還有一招殺手鐧,那就是立太子。

在古代中國,最最正統最能讓天下人信服的莫過於太子即位,太子是國家的根本,只要有太子在,任何遺詔都不能動搖太子的即位權。趙匡胤去世時年僅五十歲,如果趙匡胤不死,按照他的治世能力和軍事統率能力,之後拿下北漢毫無困難,再接下來親率大軍征討幽雲十六州打敗契丹兩個戰神徹底統一漢地也不是不可能。國家一旦統一穩定下來,趙匡胤無論怎麼安排接班人都不會有太大的風險,此時再立皇長子趙德昭為太子,誰敢反對?

可惜趙匡胤突然離世,所有的功業都成了趙光義的嫁衣。

歷史學研究當中講究“多證印真,孤證存疑”,金匱之盟在眾多史料中均有記載,最具權威性的《宋史》中記載的金匱之盟約定的內容為:趙匡胤去世之後由趙光義即位。其他有不少史料記載,趙匡胤死後傳位趙光義,趙光義死後傳位趙廷美,趙廷美死後傳位趙德昭。

接下來的劇情發展印證了金匱之盟不僅的確存在,而且是被趙光義和趙普篡改之後公諸於世的,因為接下來,趙光義就要對趙廷美下手了。

太平興國七年三月,柴禹錫、趙鎔兩人告發秦王趙廷美與宰相盧多遜勾結謀反,趙光義大怒,下令徹查,一場政治風暴即將來臨。

柴禹錫時任宣徽北院使,主管郊祀、朝會、禮儀等事務,趙鎔時任內酒坊副使,主管皇家宴會事務。宋代政府機構是由御史臺對大臣的不法行為提起彈劾,大理寺審理,最終由大理寺會同刑部共同判決。而這兩個人既不是御史臺、也不是大理寺、更不是刑部的官員,怎麼就莫名其妙的告發趙廷美和盧多遜勾結謀反了呢?

這就要講到宋代的政治傳統了,自宋太祖開國以來,為了表現出皇帝廣開言路、善於納諫,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的鼓勵天下人多向皇帝進言的措施,前面提到的登聞鼓就是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個臭名昭著的政策就是風聞。

所謂風聞,就是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向政府或皇帝本人報告某些人的不法行為,由於老百姓都辛勤勞作比較忙,除非是真的蒙受委屈,很少有普通人有那個閒工夫去告這個告那個的。風聞制度就逐漸的變了味兒,成了誣告的樂土。而且考慮到老百姓告不出來什麼大動靜,皇帝還會暗中指使一些親信充當專業風聞人,指哪兒打哪兒,要搞倒搞臭誰就搞倒搞臭誰。

趙匡胤在位時期禁軍都虞候張瓊就被這麼整死了,張瓊身經百戰屢立戰功,攻打南唐時還冒死救過趙匡胤的命。杯酒釋兵權之後掌管禁軍,受到風聞影響被人告發到趙匡胤那裡說他私自蓄養甲士,結果趙匡胤不分青紅皂白不安排大理寺調查直接就下詔獄審問。結果張瓊被處死後去抄家發現家無餘財,僅有僕人三人。趙匡胤卻僅僅是厚葬張瓊,對於誣告的風聞人根本無任何處罰。

柴禹錫和趙鎔除了明面上的官職,還有一重身份就是趙光義做晉王時的幕僚。

趙光義的兩個絕對親信,沒有在監察或者司法部門任職,與趙廷美和盧多遜不熟,僅僅是出於公心告發趙廷美與盧多遜勾結謀反,咱也不知道人家究竟圖的啥,咱也不敢問。

對於一般案件來說,審理部門是大理寺,大理寺會按照法定程式審案,可趙光義沒有把案件交給大理寺,而是直接將趙廷美和盧多遜兩人下了詔獄,安排翰林學士承旨李昉牽頭進行審理。

李昉是後漢年間進士,很有學問,由周入宋之後先後擔任中書舍人、翰林學士,與盧多遜當過多年的同僚。太平興國初年,趙光義曾經想蒐集天下史料典籍編纂圖書,就安排李昉牽頭,領了一大幫子學問大家編書,李昉歷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