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蔡家內訌,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進入宰執的王黼年僅三十九歲,這在北宋中期以後已經是非常罕見的青年才俊了,年輕的王黼當然不甘於僅僅當一個副宰相,他的目的是幹掉蔡京出任首相,成為大宋政壇上新的話事人。

其實王黼的志向並不離譜,重合元年的蔡京已經七十一歲了,即使是在現代社會里,七十一歲也已經是到了退休的年紀,這個歲數的老人很難有精力處理日常工作,更何況一千年前的北宋年間。

為了更進一步,王黼找到了蔡京的兒子蔡攸。

蔡攸是蔡京長子,比王黼還大兩歲。早在哲宗年間蔡攸就憑父親蔡京的恩蔭在宮裡做了個小官,年輕的蔡攸讀書不行但是腦袋瓜卻很機靈,眼見著哲宗一直生不出兒子便知道宮裡的這些個親王將來很有可能即位登基,於是每次上班時都算著百官上朝的時機去,遇到親王就作揖行禮,時間長了就給大家混了個臉熟,當年還啥也不是的端王趙佶也認識了這位蔡京學士的兒子蔡攸。

徽宗即位後蔡京回京任職,徽宗又想起蔡京的兒子蔡攸,爹都當首相了兒子是不是也該提提,於是也給了蔡攸格外的優待,蔡攸一直考不上進士,徽宗大筆一揮,考不上是吧,不用考了,賜你同進士出身。

賜了同進士出身還覺得不夠,徽宗又把蔡攸安排進了館閣,重點培養,你們家老蔡我非常喜歡,小蔡好好幹,以後接老蔡的班繼續為大宋鞠躬盡瘁。

進了館閣的蔡攸其實相當尷尬,館閣在宋朝那都是高榜進士後來又經過制科考試優中選優才進得去的,雖然到了徽宗朝制科考試幾乎名存實亡,但高榜進士的這個標準是不會變的。然而蔡攸同志僅僅是讀過書,現在去了館閣要跟那幫飽讀詩書的高榜進士做同事,可以想象有多麼尷尬。

當年王安石司馬光對噴的時候,雙方朝堂上唇槍舌劍私底下書信往來,一句話裡包含好幾個典故,用我們現代人的話就是裡面全是梗,而且這些梗你要是讀書少你都不懂,甚至說別人罵你你都聽不懂。

館閣裡的閣臣們雖說不能人人都像王安石司馬光那種學問水平,但也不會差到哪兒去,可以看作是低配版的王安石司馬光,蔡攸進了館閣面對這些同事那基本就等同於一個文盲,同事看不起,蔡攸自己也很煎熬。

煎熬咱不怕,皇上有牽掛。沒過多久徽宗再次提拔蔡攸做了樞密直學士,接著政和五年,又提拔他做了翰林學士。

當了翰林學士,離著宰執班子就只有一步之遙了,而這一步之遙的距離蔡攸卻始終無法跨出去。

想想也正常,蔡攸的父親蔡京是首相,如果蔡攸再進了宰執,天下人非要罵死蔡京。

其實在蔡京看來,兒子蔡攸完全可以再等等,等幾年後自己徹底退休了再進入宰執。可蔡攸顯然已經急不可耐了,父子兩人之間的關係也是越來越緊張。

等到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正月,王黼升任次相以後,蔡攸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王黼需要幹掉蔡京接替首相,蔡攸需要父親騰位兒自己好進入宰執,兩人一拍即合結成政治同盟。

蔡家父子失和在當時已經不是秘密,甚至都傳到了徽宗那兒,本著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原則,徽宗也當了一回吃瓜群眾,你們父子不是不對付嗎?俗話說得好家醜不可外揚,我就給蔡攸再單獨賜一處宅子搬出去住,你們父子徹底分家不用再在家裡吵吵了,這樣別人就不知道你們父子不和了。

徽宗這一出火上澆油的安撫妙計效果相當好,蔡攸得了御賜的宅子便搬了出去,然後全開封的人都知道蔡京父子鬧翻了。

與父親鬧翻了的蔡攸與王黼結盟後,對於蔡京的打擊手段就多得多了。蔡攸先是找了一天光明正大的突然闖入蔡京府上,完全不在意蔡京正在與他人交談,抓起蔡京的手就開始把脈,裝模作樣把了半天脈之後問父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