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趙構的陰謀,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陷害岳飛,在當年從朝中到民間都引起了軒然大波,大理寺辦案的多名官員為了秉公執法與秦檜万俟卨拼死抗爭,後來都被貶官,民間也有百姓不斷上疏為岳飛喊冤的,也被秦檜黨羽硬生生壓了下去。
對於趙構來說,只要議和能成,他不在乎犧牲的是岳飛還是韓世忠或是其他武將。
紹興十一年十一月,在得知岳飛已經下獄後,金兀朮派使者帶來口信,同意宋金兩國以淮河為界,歲幣還按照紹興八年商定的數額銀絹各二十五萬。
得到金兀朮的口頭承諾,趙構大喜,不顧朝中百官反對,親自撰寫了誓書派使者給金兀朮送了去。
由於誓書實在太過無恥,在此全文摘錄一下,大家都來瞅瞅賣國求榮屈膝求和殘害忠良的趙構的醜惡面孔:
臣構言,今來畫疆,合以淮水中流為界,西有唐、鄧州割屬上國。自鄧州西四十里並南四十里為界,屬鄧州。其四十里外並西南盡屬光化軍,為弊邑沿邊州城。既蒙恩造,許備藩方,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絹二十五萬兩、匹,自壬戌年為首,每春季差人般送至泗州交納。有渝此盟,明神是殛,墜命亡氏,踣其國家。臣今既進誓表,伏望上國蚤降誓詔,庶使弊邑永有憑焉。
誓書送到金兀朮手上又報到金國朝廷裡,在金兀朮的主持下,金熙宗同意兩國議和,並降下詔書,冊封康王趙構為宋帝,世服臣職,永為屏翰。
漢族政權向少數民族政權稱臣,趙構這是頭一遭兒。
稱臣有稱臣的好處,金國對臣子趙構也給予了相應的回報,當年議和時提到過的歸還徽宗靈柩和遣返趙構生母韋賢妃,如今也都一一照辦,然而就是徽宗靈柩和韋賢妃歸國看似順應孝道的兩樁好事,卻在接下來引起了一連串不大不小的政治風波。
按照禮法,北宋帝后都是趙構的直系親屬,金國挺厚道,把徽宗、鄭太后和欽宗朱皇后三人的靈柩一併送還。紹興十二年八月,靈柩到達臨安,有大臣提出,把徽宗靈柩開啟,以大宋天子之禮重新入殮安葬。
靈柩是在棺材裡裝著,趙構拒絕了開館重新入殮的請求,要求有關部門把棺材套入槨中直接安葬。
徽宗在金國不可能得到天子的入殮禮儀,回到南宋之後趙構又拒絕開館重新入殮,讓人對徽宗靈柩中盛裝的到底是不是徽宗本人產生了懷疑。
原本這種事情都會成為歷史的謎團任憑後人猜想,但南宋滅亡之後番僧楊璉真迦盜掘南宋帝陵,在徽宗墓中開館後發現棺材中沒有遺體,只有一段朽木,使得徽宗靈柩有了定論,靈柩中沒有徽宗遺體,而真正的遺體早在金國時期就遺失了。
女真人有死後火化的傳統,之前我們在講楊再興戰死時就提到過楊再興死後被金人火化得到箭簇兩升。徽宗死後按照女真傳統也進行了火化,火化之後遺體已經燒盡只剩碎骨和骨灰。
金國打仗勇猛政治卻不成熟,沒有考慮到徽宗作為北宋皇帝,其遺體也具有重要的政治價值。等到宋金議和時候趙構要徽宗靈柩了才意識到徽宗已經被燒沒了,這下子怎麼給人家南宋交代?
要說金國還是有高人,什麼靈柩不靈柩的,天朝上國說他是靈柩他就是靈柩,就算是塞一節木頭進去他南宋也不敢開館驗屍。於是在商議之後,金國有關部門把一段木頭裝進了靈柩送還給了南宋,而趙構也果然如同金人預料的那樣,根本不敢開棺驗屍,他比金國更害怕裡面裝的不是徽宗靈柩。
要個態度就行了,反正也是給老百姓演戲,至於棺材裡到底是什麼,沒人關心。
徽宗、鄭太后、韋賢妃、欽宗朱太后三死一生都回來了,耐人尋味的是政治地位最高的欽宗和欽宗太子趙諶都還留在金國,沒能回來。
事實上在紹興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