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亂世才女,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宋金兩國分別屬於孝宗和世宗在位期間,兩國老百姓是幸福的,國家太平沒有大的戰亂,皇帝也不瞎折騰,不佞佛不佞道,給了百姓安居樂業的環境。
雖然金國沒能統一天下,南宋也沒能克復中原,但對於老百姓來說根本不重要,給大金交稅也是交稅,給大宋交稅也是交稅,皇帝姓完顏還是姓趙,沒人在意。
國家不幸詩家幸,雖然對於趙宋皇室來說汴京淪陷二帝北狩,諾大的國家只剩下半壁江山,卻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給文人們提供了豐富的情感基礎,創作出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詩詞作品。尤袤、楊萬里、范成大、陸游四人就是孝宗朝赫赫有名的四大詩人,其中范成大不僅文學水平高,還曾一度官居參知政事,可謂極盡殊榮。
由於南宋承接了北宋滅亡的悲慘遭遇,文人們有很多感懷故國、對敵人慷慨激昂的詩篇,而在四大詩人之前,有一名傑出的女性文人已經開始了基於懷念故國的詩詞創作,並深深地影響了後世所有文人們。
她就是李清照。
李清照是齊州人(今山東章丘市),出生於神宗元豐七年,父親李格非是神宗年間進士,元豐年間任職鄆州教授,李格非是個舊黨,元豐年間正值新法推行的鞏固期,舊黨人士普遍遭受打壓,李格非也不例外,一直在各地做官無法進京,仕途頗為坎坷。
坎坷的仕途並沒有消磨掉李格非的心性,鄆州教授的官職俸祿比較低,但飽讀詩書的李格非對於同僚在經濟上的關照一一拒絕,寧可安貧樂道也絕不為蠅頭小利走後門。
正直的父親帶著一家人過著清貧的生活,幸而這種生活沒過多久便有了轉機,哲宗即位後司馬光接任首相,舊黨復辟所有舊黨人士都受到大力提拔重用,李格非也不例外,被召回朝中擔任閣臣。
李格非在館閣任職期間,多受到當時翰林學士蘇軾的指點,時間久了李格非、廖正一、李禧和董榮四位閣臣便一同拜蘇學士為師,被稱為“蘇門後四學士”。
雖然後來哲宗恢復新法,章惇打擊了一批舊法大佬,但李格非畢竟不是宰執,沒有受到太大的牽連,到了元符年間任職禮部員外郎。
禮部員外郎屬於京官裡面的中級官員,得益於宋代優厚的官員待遇,中級官員已經有不錯的收入水平了,李格非一家人一直以來生活的也不錯。
小李清照就是在這樣的家庭環境里長大,從記事開始父親就在館閣工作,官宦世家衣食無憂,在進士出身父親的言傳身教下,小李清照也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如果說僅僅父親學識淵博也就罷了,李清照母親王氏也了不得,是仁宗朝翰林學士王拱辰的孫女,史書記載王氏很善於寫文章,頗有才女風範。
就這樣,在雙知識分子薰陶下,李清照“自少年便有詩名”、“才高學博,近代鮮論”。
到了元符年間,李清照已經到了年方二八的少女時期,年紀輕輕的她在當時已經有不少膾炙人口的詩詞佳作廣為流傳,不少人久仰李清照大名。然而就是這麼一位才高八斗的大才女,卻有個非常不好的毛病-酗酒。
酒在古代那可是奢侈品,不是說隨隨便便想喝就能喝的,但李清照畢竟家庭條件在這兒擺著,經濟允許那就想喝就喝。年輕的少女無非就是那麼點兒愛好,賞花、打扮,於是就有了一首傳世佳作: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好好的大姑娘整天你喝那麼多幹啥是不是?喝多了連爬起來看海棠花都沒力氣。
從某些側面可以知道,李清照酗酒不是個人原因,而是身邊有一幫“醉生夢死”姐妹團,大家平時應該是比較閒,閒來無事就喝酒取樂,不信再看這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