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力挽狂瀾,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選擇採石磯進行渡江作戰,說明完顏亮是熟讀史書和兵書的,採石磯位於今天的安徽省馬鞍山市,附近就是馬鞍山長江大橋,現代人過江造橋跟古人過江搭橋其實道理是一樣的,就是因為採石磯這裡的長江水道中間有一處江心洲,江面被分為東西兩側,兩側江面都比較窄,江面窄意味著著涉水距離短,也意味著渡江相對容易。
當年曹彬滅南唐走的就是這條路,在完顏亮看來,趙匡胤能選這條路,自己也能選這條路,渡江之後建康府、臨安府那就是囊中之物。
儘管金國內部已經分裂,伐宋金軍內部也是矛盾重重,但在當時看來,已經到了採石磯的金軍依然握有很大勝算,紹興三十一年的這場宋金生死大戰依然充滿變數。
在此前最後一次商討對金作戰的御前會議上,由於事關國家存亡,趙構搞的是“宰執擴大會議”,但凡在中央有議事權的高階官員全部參加,會議結束後根據抗戰精神大家分頭行動,其中有一個不起眼的安排拯救了危機中的南宋:中書舍人虞允文任隨軍參謀前往建康府協助作戰。
虞允文是仁壽縣人(今四川仁壽縣),生於徽宗大觀四年,紹興二十四年考中進士。跟北宋那些頂級宰相們沒法兒比,虞允文考中進士時已經四十四歲了,放現在那就是考公務員超齡、企業最佳化的物件,但好在南宋是個政治環境寬鬆的社會,對科舉考試不限年齡,只要有才能任何年齡均可報考。
大齡考生虞允文中進士之時正式秦檜當權時代,虞允文只是有文化,又不是秦檜黨羽,當然不可能獲重用,被安排一直在外任職。秦檜病死後趙構召集秦檜當政時被外放的進士們回朝述職,輪到虞允文述職時他對自己任職多地的賦稅、法度、官制等弊病,趙構一聽非常讚賞,很快委以重任,先進入館閣接著任禮部郎官、中書舍人。
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受重用就沉淪消沉,機會永遠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根據對金作戰御前會議精神,副樞相葉義問前往建康府督戰長江防線,虞允文隨其共同前往做參謀。
葉義問和虞允文原計劃到建康督戰,但走到鎮江時戰局惡化,江北揚州瓜洲渡口被金軍攻佔,長江防線危在旦夕。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從江北的揚州瓜洲乘渡船到江南的鎮江京口就是半天的工夫,江北瓜洲重地原本是老將劉錡在親自坐鎮防守,但劉錡實在是年紀太大諸病纏身,早先還勉強能坐肩輿指揮作戰,到了十月下旬老將軍已經病重臥床無法起身,只好回到江南鎮江府養病,留下侄子劉汜率部防守瓜洲。
劉錡退回鎮江後,葉義問調派都統制李橫率部前往瓜洲協防,宋軍此前曾在江北接二連三擊敗金軍,但在完顏亮的高壓政策下,金軍不計傷亡的大舉壓上,李橫和劉汜所部宋軍總共也就一萬餘人,瓜洲渡口本身又無險可守,很快便抵擋不住金軍進攻,潰退回鎮江。
幾乎就在瓜洲淪陷的同時,完顏亮親率所部金軍攻佔採石磯西岸的楊林渡,京口方面和採石磯方面同時面臨金軍渡江威脅,兩處都要命,兩處都不能丟,葉義問親自坐鎮京口,派虞允文前往採石磯,不管用什麼辦法,一定不能讓金軍渡江。
南宋君臣著急,完顏亮更著急。到了十月下旬新即位的金世宗已經昭告天下廢立完顏亮帝位,黃河以北金國各地紛紛歸附。訊息傳來,完顏亮發了瘋一般的加快了作戰速度。為了能順利渡江,他派人到已攻佔的和州城內拆掉居民房屋取其木材製作船身,將死人屍體放進鍋裡熬製出屍油用來給船身防腐。全體將士不準休息,晝夜不停忙活了七天七夜,終於製作出了足夠的渡船。
十一月七日,萬事俱備,完顏亮臨江築壇,殺黑白兩匹馬以祭天,下令金軍全軍第二天一早開始渡江。
完顏亮雖然暴虐,軍中仍有不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