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隆興北伐,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為建王的趙伯琮曾向趙構上疏一封,請求到前線帶兵作戰。

史浩聽說趙伯琮的上疏後急忙找到他勸諫,說歷朝歷代皇子外出帶兵都是大忌,當年安史之亂唐玄宗封兒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讓他帶兵平叛,轉眼李亨就跑到靈武稱帝當了皇帝,把唐玄宗架空成了太上皇。更不要提你父皇自己就是皇子帶兵最後當的皇帝,你這麼一請求不僅不會同意你帶兵出戰,反而還會懷疑你要謀反。

趙伯琮聽了史浩的分析,嚇的心驚肉跳,於是趕緊在史浩的建議下又擬了一封奏疏,說自己之前帶兵出戰的提議不成熟,希望父皇同意將來御駕親征時讓自己隨駕侍奉。

從搶班奪權到身邊侍奉,皇儲的態度轉變讓趙構很滿意,接著就真的帶著趙伯琮到建康巡視三軍去了。

從小到大的諄諄教導,加上多次的指點迷津點醒夢中人讓趙伯琮對老師史浩產生了深刻的信任,即位成為孝宗後立即把史浩提拔為翰林學士,參與到國家大政方針的分析決策之中。

就這樣一個一直對自己絕對忠心不二的老師,一個自己剛即位便給自己出主意為岳飛平反、讓自己贏得天下人稱讚的老師,現在反對首相陳康伯、江淮宣撫使張浚和川陝宣諭使虞允文的意見,認為國力尚不足以與金作戰,要在川陝採取守勢,換成任何一個人,會怎麼選?

多年的師生情誼讓孝宗選擇相信老師史浩,下詔吳璘撤軍。但兩軍對壘單方面撤軍談何容易,即便是當年岳飛已經打得金兀朮準備收拾行李回東北老家了,撤軍時也被金軍從後面追擊遭受了一定損失,吳璘此次撤軍同樣如此,在金軍追擊下宋軍損失慘重,傷亡三萬多宋軍士兵,吳璘手下數十位得力部將戰死。自此,四川宋軍長期無力北伐,南宋北伐的雙臂已自斷一臂。

吳璘傷亡慘重喪失失地的訊息傳來,孝宗非常痛惜,然而當初力排眾議放棄陝西戰場的是自己,如今再怎麼後悔都晚了,為了彌補陝西的損失,也為了完成自己和千千萬大宋子民的夢想,必須在靠近江南的江淮戰場上發起北伐。

江淮戰場的北伐與否再次引發了激烈的議論,隆興元年正月吳璘在陝西撤軍後,已經升任樞相的張浚提議北伐從江淮出發先打淮北再入山東,最後從山東進攻河南收復開封。

作戰計劃聽上去可行性比較強,當時金軍多屯駐在淮西,淮東淮北駐軍並不多。但這麼一個看上去可行的計劃再次遭到反對,當時已經升任次相的史浩堅決反對張浚的北伐計劃,原因還是與之前一樣:孝宗即位之初國家實力不足,應當先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

朝廷最高決策圈子裡,次相與樞相地位相近,此時能夠決定最終是否北伐就看首相陳康伯的意見了,然而一向對金主戰派的陳康伯卻罕見的沉默了,既不支援北伐,又不反對北伐。

當時在南宋政壇上主要有三種聲音,一種是以張浚為首的主戰派,北伐收復中原;另一種是以史浩為首的主守派,不主動出擊金國但做好備戰,金軍如果再次南下我們堅決抵抗;還有一種是主和派,主張把完顏亮南侵後宋軍收復的一部分失地退回去,補足歲幣,以求和平。

完顏亮死後金軍北歸江淮戰場上沒能乘勝追擊,陝西戰場佔據主動白白放棄自毀戰果,實際上在隆興元年之初,南宋已經沒有對金作戰的優勢了,在這種情況下主守並非什麼壞事。但畢竟新君登基,國家風氣為之一振,回想紹興年間趙構卑躬屈膝向金國稱臣納貢,大宋臣民太渴望對金國一雪前恥了。

首相陳康伯就處於這樣一種左右為難的狀態中,貿然北伐勝算不大,但如果不趁著孝宗銳意進取推動北伐,越往後拖北伐越沒希望。

不表態的首相給了孝宗一種預設的鼓勵,你已經不是儲君、不是建王,而是大宋的皇帝、萬民的天子,決策權就在你手中,不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