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三國演義,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是在西北邊境防備李元昊,興修水利操練軍隊都是為了對付夏軍,宋遼兩國盟約從未改變,還請陛下慎重考慮。
第二天,已經動搖了的遼興宗約富弼外出打獵,陰曆六月的外東北天氣爽朗,遼興宗騎著馬來到富弼的馬旁邊,說還是想要關南十縣。
富弼趕忙勸說,大遼拿回關南十縣是榮耀,大宋丟掉關南十縣那可是天大的恥辱,兄弟兩國怎能一榮一恥?
遼國大臣又提議,不如大宋公主嫁過來和親,兄弟加姻親親上加親豈不美哉。
富弼再一次回絕,嫁過來的公主那都是虛的,就帶一次嫁妝過來,還不如我們增加歲幣,每年都給大遼額外的利益,不比和親划算多了。
多訛點兒錢比啥都實在,遼興宗最想要的目的已經達到了,於是催促富弼,回去之後怎麼處理你們自己決定,下次決定好了就帶國書過來,我們簽訂國書盟誓。
知道遼興宗的真實目的後,富弼馬不停蹄趕回開封準備國書,經過北宋中央商議,決定在原來每年十萬兩白銀和二十萬匹布帛的基礎上,再各增加十萬,每年二十萬兩白銀,三十萬匹布帛。
八月,富弼帶著擬好的國書再次踏上旅程,遼興宗在幽州接見了他,兩國交換國書,給澶淵之盟簽訂了個補充協議,北宋被遼興宗每年又多訛了十萬白銀十萬布帛。
北宋慶曆年間,宋遼西夏三個國家來回的撕逼,最無事生非的其實並非李元昊,而是遼興宗,這位爺天天貪圖享樂又不想勵精圖治治理國家,就想透過威脅別人佔便宜,看到富弼帶來的國書之後遼興宗仔細一琢磨,壞了,吃虧了!
北宋的國書對於這筆錢的說法是“贈”,遼興宗不願意了,怎麼能是贈呢?告訴富弼,要麼“獻”,要麼“納”,宋朝選一個。
富弼不是李鴻章,想威脅富弼相大人兒都沒有,直接拒絕遼興宗的無理要求,遼興宗看富弼挺硬氣,試探說,我軍南下宋朝必定抵擋不住,不如接受要求,稱臣納貢自古就有,此時不要拘泥。
富弼回答道,兩國是否交戰他無法主導,但向北朝納貢以前只有唐高祖幹過,後來李世民即位把當初納貢的頡利可汗都抓到長安當戰俘了。言下之意遼興宗要是也不怕去開封當戰俘的話不妨試試,要打便打。
遼興宗碰了個釘子,但是人家不灰心,富弼回朝之後遼興宗又派使臣到開封面見宋仁宗陳述盟約表述問題,宋仁宗為了息事寧人,不想再跟遼興宗計較,於是在最終簽訂版國書裡用了向遼國“納”歲幣的說法。
拿了錢就要辦事兒,作為接受歲幣的附加義務,遼國要約束西夏接受與北宋和談,不再挑起戰事。慶曆三年元月,接連打贏三場打仗的李元昊因為國力耗不起,不敢再跟北宋打下去,主動請和。經過遼國的從中斡旋,慶曆四年九月,雙方終於簽訂合約,史稱“慶曆和議”,和議規定:
一、李元昊不再稱帝,對宋稱臣;
二、北宋每年賜給西夏銀、絹、茶共二十五萬,逢李元昊生日額外賞賜五千
三、重開榷場允許商品交易
宋夏兩國終於不再打了,然而慶曆和議的簽訂卻進一步加深了遼夏兩國的矛盾,甚至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
遼興宗看李元昊不爽不是一天兩天了,重熙元年(公元1032年)遼興宗剛即位時,遼國朝廷為了彰顯天子恩德,選派了宗室興平公主下嫁給了李元昊,興平公主跟著李元昊過了七年,李元昊稱帝當年病逝,有流言稱公主是因為知道了李元昊毒殺太后之事被囚禁鬱鬱而終。
李元昊招呼不打一聲直接稱帝,雖然遼國對禮儀看的不像北宋那樣重視,但畢竟也是世界大國,南邊一個漢人皇帝已經讓我很不爽了,你這再來個党項皇帝,把我契丹皇帝放哪裡?堂堂天朝上國難道要與你党項小國平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