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烽煙四起,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范仲淹沒能把改革進行下去,但北宋尖銳的社會矛盾不會因為范仲淹的下臺就消失。慶曆七年冬天,貝州(今河北清河縣)一名叫王則的基層小校反了。

王則是個苦命的人,原本是涿州農民,由於災荒吃不上飯,來到貝州從軍,臨走之前王則母親害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兒子,便在兒子背上刺了個“福”字,王則這個人腦子活絡,從軍沒多久受到領導賞識升為小校。當了小校之後的王則開始接觸彌勒教,這個教跟佛教不太一樣,主要拜彌勒佛其他的佛不怎麼拜,信封彌勒教之後的王則如同開了掛一樣,不僅自己融會貫通,還向其他人講經佈道,又利用自己背上的“福”字忽悠教眾說自己是彌勒轉世,沒過多久儼然成為貝州當地軍人團體的宗教領袖。

軍隊一旦有了宗教思想的干擾,朝廷就控制不住了。

慶曆七年冬至,王則舉兵反叛,貝州和附近計程車兵們紛紛響應,軍隊瞬間譁變,王則把知州、節度判官、縣令、主簿殺了個精光,又把牢房裡的犯人放出來加入叛軍。

王則部眾一下子多了不少,緊接著自稱東平郡王,建國號制百官,又把叛軍重新整編,臉上刺字“義軍破趙得勝”,誓要跟趙宋朝廷死磕到底。

造反可是大事,朝廷不敢怠慢,派了一位名叫明鎬的樞密直學士前去平叛。明鎬來到貝州城一看好傢伙,這貝州城城高池深哪兒那麼好打,琢磨了半天想了個招兒:製造距誾打上去。

這個距誾到底是個啥我也不知道,大概就是個古代用來爬上去攻城的垛子,由於這玩意兒實用性太差後來被淘汰了,導致打出來的字型還是繁體字,連簡體字型檔都沒有。明大學士找來兩萬農夫日夜不停的搞工程,距誾慢慢造起來了。可宋軍這邊造距誾,叛軍那邊在城頭上看見了也在同樣位置修建戰棚,正對著距誾,叛軍守將在城頭上對著宋軍喊話,說你們辛辛苦苦修距誾,我們修的戰棚叫做“喜相逢”,等你們的距誾修好了,我們就喜相逢,好好招待招待你們。

果然,眼看著距誾就要修好了,宋軍就能踩著距誾打上城頭了,沒想到就在這節骨眼兒上叛軍從“喜相逢”裡打了出來,宋軍招架不住丟掉距誾,叛軍一把火把距誾給燒燬了。

明鎬首戰吃癟,心想一計不成老子再使一計,上天干不過你還可以下地,派人去貝州城南側挖地道,又派偏師去北側攻城吸引叛軍的吸引力。

貝州城裡有幾名老百姓不想跟著王則叛亂,於是悄悄從城頭向下遞書信,約好晚上從城頭放下繩索來,好讓宋軍順著繩索爬上去然後開啟城門大軍進入。

老百姓想法是好的,當晚也確實把繩索放下來了,宋軍沿著繩索爬上去幾百人,然後上去的這幾百人看著源源不斷爬上城頭的宋軍,害怕後上來的人跟自己爭功,把繩索砍斷了。

這就坑了大爹了,貝州是河北軍事重鎮,駐軍非常多,叛軍看到宋軍上來之後馬上過來圍剿,宋軍僅僅幾百人,號令也不統一都爭著想去搶城門,結果城牆都沒下來便被叛軍消滅完,由於繩索被砍斷,後續宋軍上不去,在城外眼睜睜看著城頭上的宋軍被包餃子乾著急沒辦法。

就明鎬這帶兵水平,再這麼耗下去怕是要被叛軍出城給消滅掉。

慶曆八年正月,朝廷派時任參知政事文彥博前去平叛,王則的皇帝夢做了一個多月,該醒了。

文彥博是天聖五年進士,與其他傑出牛人一樣,高中進士的文彥博當年年僅二十一歲,短暫的地方任職之後文彥博回到中央擔任御史。由於經常就宋夏局勢向朝廷建言獻策,仁宗逐漸注意到這個年輕小夥子。

三川口之戰後,唯一倖存的宋軍主將黃德和為了自保買通多人,共同誣陷已經戰死的劉平投降西夏,仁宗非常重視,安排文彥博親自到前線審理此案。文彥博經過多方求證,發現黃德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宋何所有

猛男與拖拉機

大唐小地主

大夢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