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司馬相公其人,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慶曆四年,龐籍擔任樞密副使,成為宰執的一員,作為國家領導人之一,他有權推薦官員到國子監任職,於是透過童年叔叔龐籍的推薦,司馬光進入中央擔任國子直講。
司馬光回到開封任職之後,龐籍的長子、童年好友龐之道病逝了,龐籍前半生對長子寄予深厚希望,一直都著力栽培,龐之道也一直不負眾望早早透過科舉考試進入朝廷為官,並且為人謙遜有風範。龐之道的去世沉重的打擊了龐籍,因為除了長子龐之道外,其他幾個兒子都資質平平,完全不是讀書的料,也不像龐之道這麼有出息。
陷入悲痛中的龐籍把眼光轉向了司馬光,這個兒子小時候的玩伴,與兒子同樣敏而好學飽讀詩書的年輕人與兒子何其相似,在後來的歲月裡,龐籍更加不遺餘力的提攜司馬光,好像在冪冪之中提攜自己的大兒子一樣對司馬光寄予了深切的期望。
國子直講任上沒待多久,司馬光又在龐籍的推薦下,任職館閣校勘兼知禮院。館閣校勘跟之前范仲淹、歐陽修擔任的秘閣校理是一樣的,都是負責皇家圖書館書籍編纂勘誤修訂的工作,但宋代皇家圖書館不對外,只有皇帝皇子宰執等核心人物常常去查閱文獻。由於涉及的全都是重要文獻檔案,編纂工作必須經常給宰執彙報,重要的實錄國書等文獻還要給皇帝本人彙報,對於讀書人來說,這是個最見水平的崗位。
當然了,最見水平,也提拔的最快,畢竟能做到這個崗位的都是最頂級的知識分子。
新官上任的司馬光馬上給仁宗皇帝上梳一封,展現出了其優秀的職業素養。
仁宗當時後宮有一名宦官叫麥允言,慶曆七年跟著文彥博去貝州平定王則叛亂有功,仁宗很高興,朝廷也給了封賞。後來麥允言病逝,按照宋朝制度,凡是上了一定品級的官員病逝後都會追贈,麥允言也不例外,但是仁宗授意禮部追贈麥允言司徒,以一品官儀仗下葬。
熟悉三國演義的同學們都知道,袁紹天天嚷嚷著自己家裡是四世三公多麼顯赫,這其中的三公中就包含了司徒。司徒這個官職到了宋代已經成為虛職,多用於死後追贈,但畢竟級別在那兒擺著,榮譽稱號也不是一般人能得到的,按照麥允言生前貢獻和官職,追贈司徒以一品官儀仗下葬,明顯超標。
在宋代,禮部負責具體禮儀事務實施,禮院負責禮儀規則制度研究,對於超標下葬的麥允言,負責禮院的司馬光上梳反對,措辭非常巧妙。
司馬光給仁宗講了個故事,說是在春秋時候,齊國和魯國打仗衛國派軍參戰攻打齊國,魯國和衛國都是小國齊國是大國,衛軍被齊軍擊敗,衛國大夫仲叔於奚在敗軍中拼死營救回主帥立了功。回國後衛侯要給仲叔於奚幾座城作為封賞,仲叔於奚不要城,而是隻要兩樣東西:曲懸、繁纓。
按照周禮記載,樂器屬於重要的禮儀用品,其中家中懸掛的編鐘更是地位的象徵,天子四面牆掛編鐘,叫做“宮懸”;諸侯三面牆掛編鐘,叫做“曲懸”;大夫兩面牆掛編鐘,叫做“判懸”。
馬飾同樣是重要的禮儀用品,其中繁是馬肚子上的裝飾帶,纓是馬脖子上的裝飾帶,繁纓是諸侯的馬飾。
說簡單點,仲叔於奚向衛侯要兩樣只有諸侯才能用的儀仗,而衛侯就真的給了。
這件事被後世一次又一次的當作反面典型,因為僭越,仲叔於奚也被後世無數次揪出來批評,說他壞了規矩,甚至衛國最後王國都是仲叔於奚導致的。本來仲叔於奚只是想過一把諸侯的癮,結果沒想到遺臭萬年。
接著司馬光勸仁宗,陛下賜給麥允言超標的儀仗實際上是害了他,如果真心為麥允言好,為他做長遠考慮,不想他受到後世無休止的批評,就不要給予他超標的儀仗。
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中學全文背誦的課文《觸龍說趙太后》中的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