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永樂城慘敗,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徐禧居然完全照搬失敗經驗,愚蠢程度令人髮指。
執意以卵擊石的徐禧安排曲珍率一萬宋軍在城外列陣,自己在城樓上手持黃旗指揮,全軍按軍旗行動。
注意,這是野路子書生第一次上戰場,當時永樂城將領曲珍、高永能都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五路伐夏時都與敵人浴血奮戰過,徐禧只要把戰略部署安排好就行了,細節指揮根本也不需要他來指揮,可他偏偏要搞微操。
羽扇綸巾,雄姿英發,談笑間西夏灰飛煙滅。徐禧內心一定在上演《三國演義》裡的經典橋段,並且他自己就是男主角。
西夏軍隊如同黑雲壓城一般圍了上來,曲珍僅僅一萬人,因為徐禧不讓宋軍對夏軍擊其半渡,西夏的精銳騎兵“鐵鷂子”全部渡河,對宋軍發起猛攻。
鐵鷂子是一種重灌騎兵,每一名騎兵連人帶馬全部披甲,馬與馬之間有鐵索相連,進攻時整排推進,就算砍死一名騎兵,整排陣型不會亂,攻勢不會停。十六國名將冉閔就是死在這種重灌騎兵連環馬的戰法之下,現在夏軍也祭出了這種兇狠的戰法。
曲珍畢竟兵力處於絕對劣勢,戰鬥沒過多久就支援不住,想要退回城內。其實也當時的形勢,既然打不過那就退回城中憑藉堅城防守,沒必要在城外與兵力優勢的敵人野戰死磕。但是徐禧不同意,嚴令曲珍部死戰到底。
將令再嚴,他也抵不過人性,在鐵鷂子恐怖的死亡威脅面前,宋軍前軍全線崩潰,向後潰敗,後軍因為看到徐禧的令旗還在往前進軍,結果前軍撞上後軍,宋軍自己陣型亂成一團。
冷兵器時代打仗,打的就是陣型,陣型一亂就等著對方屠殺吧。夏軍一看這好機會當然不會放過馬上追殺了過來,宋軍被自己人踩死的、掉河裡淹死的、被夏軍砍死的,場面慘不忍睹,曲珍死裡逃生率少量殘軍退回城內。
永樂城兵敗被圍的訊息傳到朝廷,神宗非常緊張,他力排眾議支援徐禧去前線修築永樂城,為此不惜把種諤調離,現在永樂城被夏人圍困,永樂城丟了,那打的可不僅僅是徐禧的臉,還有神宗自己的臉。
由於去年剛剛五路伐夏,環慶路的中路軍和涇原路的南路軍損失最大僅剩殘部,根本無力營救永樂城,只有熙河路兵力完整,神宗急詔熙河路李憲率軍北上救援。
熙河軍如果能趕到,或許真能解救永樂城,但問題是熙河路離永樂城是在太遠。我在高德地圖上拉了一下,從熙河路治所今天的寧夏臨夏縣中部到永樂城位置今天的陝西米脂縣南部,高速公路足足有九百公里,古代都是土路,就算給李憲全軍都配上汗血寶馬,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熙河軍過不來,鄜延路自己還有一些兵力,沈括率軍在米脂寨,種諤率軍在延州,面對西夏主力部隊,兩人手下的宋軍根本不是對手。沈括試探了幾次根本就衝不破夏軍在永樂城外圍的阻隔,種諤更是兵都不派,你徐禧不是能打嗎?你好好打吧,我這點兒守軍就不去給你添亂了。
永樂城危在旦夕,神宗焦慮萬分,詔令沈括無論如何也要救,真不行就跟西夏議和,哪怕宋軍退兵,把永樂城送給西夏,只要能保住永樂城被困的軍民就行。
這就怪了,永樂城分明就是一座軍事城寨,有軍隊正常,哪兒來的民呢?
這就要從永樂城的修築說起了,雖然永樂城用了不到一個月建好,但徐禧也不是傻子,也知道城建在高地沒水,必須要引水源,便在城外平地處修了一座水寨,水寨裡打了四十口井用來供應軍需。
城池可以不講究工程質量先堆起來再說,井如果不好好打中間就會塌,為了打這四十口井,永樂城的民夫晝夜不停,剛壘完永樂城的牆就馬不停蹄的來鑿水寨的井。
工程量大工期緊,為了儘快完工,政府徵用了將近二十萬民夫,夏軍圍攻的時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