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別樣童貫,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主力揮師西北,高永年率偏師隨行,直奔鄯州中心城市青唐城。
當年巴金城的吐蕃部落首領多羅巴聽說宋軍再次打了過來,糾集部眾迎擊。雙方在宗哥城(今青海平安縣)外的山下相遇,多羅巴此次有備而來聲勢浩大,宋軍畏敵不敢出擊,想要迂迴從側面合圍對方。
當時雙方兵力差不多,宋軍合圍的戰術不一定能奏效,童貫力排眾議派高永年出任先鋒直衝吐蕃中軍。宋吐兩軍廝殺在一起一時間難解難分,突然一陣東南方吹過來,吐蕃軍被吹得真不開眼睛,宋軍趁勢衝殺大敗吐蕃,多羅巴受傷再次跑路,宗哥城守軍一看主力都被打跑了便不再抵抗,投降宋軍。
多羅巴的戰敗打光了鄯湟二州最後的吐蕃殘餘力量,等到宋軍開到青唐城時,青唐城吐蕃首領開城迎降,宋軍終於收復鄯湟二州。
前後歷時兩年的收復之戰就此結束,童貫從開封遠赴西北擔任主帥,關鍵時刻抗命攻城,力排眾議下令殲敵,無疑應該在整個戰爭中記首功。凱旋而歸的童貫受到了破格提拔,朝廷先後提拔他為襄州觀察使、秦鳳路制置使和武康軍節度使。
節度使雖然在宋朝淪為虛職,但仍然享有官職待遇,凡掛節度使名號的都是對朝廷有重要貢獻的,許多宰相罷相之後都掛名節度使外放。
當年仁宗張貴妃為伯父求一個節度使名號都被包拯怒噴彈劾,足以說明朝廷對節度使稱號的重視和慎重,也足以說明童貫的戰功實打實的含金量確實高,確實是國家的有功之臣。
在神宗的戰略意圖中,熙河開邊的目的是“斷西夏右臂”,使得西夏與吐蕃無法互相勾結,用兵西夏時吐蕃也無法威脅宋軍。現在熙河路已經延伸到了鄯州,周邊吐蕃部落再也無法形成威脅,進一步用兵西夏的時機到了。
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北宋環州党項部落首領李訛移暗通西夏皇帝李乾順,準備帶著駐所的全部軍糧投夏。陰謀敗露後朝廷先發制人徵集民夫前去運糧,李訛移驚慌之下倉促出逃帶著一萬多騎兵投奔西夏。
本來李訛移連人帶糧一起過來,西夏朝廷還可以從長計議,現在突然人來了,糧沒了,李乾順簡直大呼坑爹。
一萬多張嘴每天吃飯就是個大問題,你不要人家吧都是党項族人家前來歸附民族大義上說不過去,你接收了吧憑藉西夏孱弱的國民經濟突然增加一萬多軍隊連人帶馬每天的軍需根本承受不了。
但李乾順畢竟在小梁太后的淫威中長大,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就這點兒小問題還真難不住他,人不是來了嗎?不是吃不上飯嗎?吃不上飯咱就去搶,從哪兒來還回哪兒搶。
於是在李乾順的安排下,李訛移的這支騎兵部隊成為邊境的正規搶劫部隊,隔三差五的跑到宋境劫掠一番,由於李訛移曾經長期駐守北宋邊境,對邊境佈防非常熟悉,也知道哪裡有糧食哪裡防備空虛,一時之間搞得邊境風聲鶴唳,
趁著環慶路這邊牽制住宋軍一部分注意力,李乾順還有個念想要解決,那就是收復天都山。
天都山是西夏聖地,李元昊當年行宮被宋軍佔了好幾年了,當年小梁太后窮兵黷武郭國內十室九空民不聊生,根本就無力收回,但經過十幾年休養生息,西夏國力逐漸恢復,此時不收復天都山更待何時?
政和四年五月,李乾順派兵到天都山附近的藏底河邊修築城塞,北宋天都山守將劉延慶得知後率兵圍攻,徽宗朝的宋夏戰爭至此全面爆發。
劉延慶是陝西邊地人,家裡是軍戶,自幼參軍,在常年的對夏作戰中屢立戰功逐漸升遷,政和年間奉命駐守天都山。這麼說大家可能沒什麼印象,但劉延慶有個兒子叫劉光世,劉光世後來與岳飛韓世忠張俊一起被稱為南宋“中興四將”。
中興四將都是後話了,不過當時中興四將的爹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