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權相章惇,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部落,一來二去的跟人家酋長老婆搞上了,很快被酋長髮現怒而殺之。這下可好了,朝廷派來的聯絡官事兒還沒辦,先把人家老婆給睡了,酋長乾脆召集部族在旁邊州縣大肆搶掠,以洩心頭之恨。
收編蠻族到了這個份兒上,章惇簡直想自扇嘴巴子,峽州動亂的訊息傳到了朝廷,王安石從開封寫信給他狠狠地噴了一頓叫他凡事一定要穩重。
眼見蠻族動亂沒有停下來的勢頭,鬱悶的章惇決定軍事鎮壓,宣調附近三路的軍隊前來剿匪。
章惇這種行為是極為冒險的,當時他的身份是荊湖路察訪使,本職工作是察訪當地新法制度落實情況順帶安置蠻族族民,剿匪原本就沒在工作日程表中,擅自宣調軍隊前來,平叛打贏了還好說,萬一打輸了神宗怪罪下來,王安石也保不住他。
章惇決定賭一把,三路軍隊開過去,出乎意料的很快平定叛亂,不僅峽州蠻族歸附,旁邊的懿州、洽州、鼎州蠻族也紛紛望風而降,歸附朝廷。
蠻族一歸附,部落的族民成了北宋普通百姓,盤踞的地區也被州縣收編,國有土地、戶籍增加了不少。要知道在古代社會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是人口,其次就是可用於農耕的土地,章惇這次誤打誤撞在國內開發出相當於好幾個州的人口和土地,功勞不小。
能文能武的章惇逐漸進入神宗的視線,王安石第二次罷相後,呂惠卿因為背叛王安石被神宗厭惡,也失去了回到中央的機會,蔡確和章惇先後升任翰林學士接著進入宰執。
元豐年間,中書裡王珪任首相,蔡確和章惇分別任次相和副宰相門下侍郎。首相王珪又稱三旨宰相,上朝時“取聖旨”、神宗決定後“領聖旨”、退朝後告訴別人“已得聖旨”,基本上就是個傳聲筒,凡是不怎麼拿主意,擅長和稀泥,搞團結。
首相搞團結,次相和副宰相堅定的推行新法持續貫徹,神宗元豐年間政策執行穩定而成熟。
按道理說,神宗是本人主張改革變法,蔡確和章惇兩人又是新黨的核心骨幹,又是神宗和王安石一手提拔起來的,理應對神宗言聽計從。可蔡確章惇兩人不僅常常與神宗作對,有時還會噎得神宗接不上話。
五路伐夏失利之後,王中正向朝廷彙報運糧官失期導致河東路鄜延路兩路大軍吃不上飯最終敗退回來,神宗大怒,下令處斬運糧官。第二天上朝問宰相蔡確說人殺了沒有,什麼時候殺。
蔡確卻說,運糧官本屬文官,奉命為前線運糧,因大雪失期非人之過,本朝不殺士大夫,不能從陛下這裡壞了規矩。
神宗見既然有祖制,那就不殺。可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給他刺面發配到邊關充軍去。
章惇接話說陛下如果這樣做還不如殺了他。
神宗問章惇幾個意思。
章惇居然給神宗說,士可殺不可辱。
眼見兩位宰相欺負到自己頭上,神宗卻一時語塞,兩位宰相說的確實也有道理,只能恨恨道,當個皇帝,卻連一件快意之事都做不得。
章惇還真是不依不饒接著懟神宗,如此快意之事,不做也罷。
當個皇帝還要受宰相的氣,就這樣,神宗就在與蔡確章惇的約束下跟西夏鬥了兩場,兩場戰略上的失敗也耗盡了神宗人生的心血。元豐八年神宗駕崩哲宗即位,蔡確和章惇被高後司馬光聯手趕出朝廷,接著又被舊黨一貶再貶,章惇最後被貶到湖州,蔡確更是因為車蓋亭詩案被貶到了嶺南,其他新黨官員無一例外也都遭到了無差別的打擊。
舊黨的打擊沒有擊垮章惇,反而使得他暗下決心,他日回到朝中,一定要以牙還牙,以眼還眼。
蟄伏在湖州的章惇沒有等太久,元佑八年高後病逝,隔年紹聖元年哲宗就開始盡數推翻舊法恢復新法。在楊畏給哲宗分析完新舊兩黨鬥爭歷程之後哲宗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