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男與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權臣困境,大宋何所有,猛男與拖拉機,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心忡忡,身邊親信就有人獻策,可以“立蓋世功名以自固”。
什麼是“蓋世功名”,對南宋來說,北伐恢復中原是永遠的政治正確,誰要是能達成這一目標,老百姓們可以將其奉為神明,朝廷可以為其歌功頌德,千秋之功臣,萬世之楷模。
想要克復中原就必須與金國作戰,而當時南宋國內矛盾重重,想要不被國內反對力量掣肘,就必須建立一個穩固的統一戰線,尤其是儒家的那幫書呆子們,要把他們爭取過來,否則筆桿子群起而攻之,金軍還沒見著就被彈劾罵死了。
為了爭取讀書人的支援,韓侂冑決定取消黨禁,從嘉泰二年(公元1202年)開始,逐漸放鬆了對道學的管控,不再稱道學為“偽學”,並於當年恢復了趙汝愚和朱熹的榮譽,將還活著的“偽學黨人”全部官復原職。
因黨禁解除而受到重用的官員中,牌面最大的當屬辛棄疾了。
其實嚴格來說,辛棄疾並非道學人士,但畢竟都是讀孔孟之道聖賢書長大的,辛棄疾對朱熹的學術研究還是非常認可的。而辛棄疾忠肝義膽從北方歸來的行為也是儒家思想裡忠君報國的英雄行為,朱熹對辛棄疾也是久仰大名。
按說價值觀如此接近的兩個人,相處應該會很和睦,然而兩人的第一次接觸卻相當的不和諧。淳熙八年朱熹在南康軍知軍,辛棄疾就在隔壁的隆興府任知府,當時辛棄疾為了提高本地的軍隊護具水平,搞了一船牛皮從外地往隆興運,貨船路過南康軍時被朱熹扣下了:根據制度牛皮是重要的軍事物資,沒有朝廷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擅自買賣運輸。
別說在宋朝,就算在現代社會一船牛皮那也是價值千金,這麼貴重的寶貝讓隔壁扣著不給,辛棄疾非常著急。可牛皮也確實是軍事物資,人家朱熹扣的沒毛病。
老江湖辛棄疾想了個門兒,以江西安撫使的身份給朱熹修書一封,說這是江西當地駐軍的重要軍需物資,十萬火急,希望朱大人深明大義高抬貴手把牛皮還回來。
辛棄疾時任隆興知府兼江西安撫使,安撫使主管一路軍事,聲稱牛皮是當地駐軍軍需物資也說得過去,雖然貨船手續不全但最多隻能算是個操作不規範,朱熹要再扣著不給就是耽誤軍需了,只能放行。
雖然第一次接觸不怎麼愉快,但也算不打不相識,淳熙九年朱熹因為唐仲友一案憤而辭職,當時辛棄疾也已經因彈劾罷官,隱居在江西上饒的帶湖附近。朱熹回鄉途中路過上饒,便順道拜訪了這位故交。
這次拜訪,兩人談天說地、推心置腹,從天下蒼生聊到儒家學術理論,相談甚歡。
此後,朱熹在淳熙年間短暫擔任江西提刑期間也多次到帶湖探訪辛棄疾,兩位老友逐漸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後來朱熹被貶官又被打擊成“偽學”頭子,按說與朱熹如此要好的辛棄疾無論如何也不會去接韓侂冑的橄欖枝,可韓侂冑卻提出了一個讓辛棄疾無法拒絕的理由:北伐金國,克復中原。
這是辛棄疾的夢。
之所以會選擇辛棄疾,是因為除了辛棄疾名氣大有威望之外,他本人就曾在金國待過,對於金國要比其他人更瞭解,而且辛棄疾曾經上疏《美芹十論》,詳細闡述了金國的政治軍事弱點和南宋應該採取的應對策略,對於抗金而言具有非常高的理論價值。
嘉泰三年三月,辛棄疾出任紹興知府兼浙東安撫使,入朝述職時面見寧宗,說出了他對金國必亂的預測,並提議重用元老大臣進行北伐,一舉收回故土。
元老大臣自然就是在說實際掌權的韓侂冑,聽到辛棄疾的提議,韓侂冑自己也是志得意滿,信心倍增。
取得了辛棄疾的支援,韓侂冑覺得還不夠,當時辛棄疾在民間頗有威望,但在讀書人之中知名度還略遜一籌,為了爭取讀書人的支援,韓侂冑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