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你要軍還是政?
朝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九十八章 你要軍還是政?,末世災變:我的熟練度面板,朝頂,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車鞍、狩獵,放牧。出席禮儀活動時用的馬鞍,坐鞍做工考究,有金的、銀的、銅的、漆的等等,例如清康熙皇帝的皮鞍,馱鞍的裝飾簡單,全是木頭做的,馱鞍有兩種,一種是中間掏空,放物品。一種是兩邊帶鉤鉤住物品。
按照人類的居住地點可以分為鄂爾多斯馬鞍、察哈爾馬鞍、衛拉特、科爾沁馬鞍、哈薩克馬鞍、土爾巴扈馬鞍、烏珠穆沁馬鞍,巴爾虎的馬鞍等等。巴爾虎的馬鞍前後鞍鞽低,底座寬大,銀飾用的特別多,圖案細緻。馬鐙比別處大一些,有的地方,即使一個部族,馬鞍方面也有微小的差異,而阿巴嘎式馬鞍主要用於遊牧。哈薩克馬鞍又被人們稱為軍用馬鞍,用於內蒙古地區和xj地區,前鞽細小後鞽寬大。
某種意義上來說,馬鞍是東漢末年發明的,馬鞍是馬具之一,一種用包著皮革的木框做成的坐位,內塞軟物,形狀做成適合騎者臀部,前後均凸起。放在騾馬背上供人騎坐的器具。兩頭高,中間低。馬鞍和馬鐙是全套馬具中繼馬嚼和韁繩之後最重要的發明。
在沒有鞍鐙的時代,人們需要騎跨於裸馬的背上,僅靠抓住韁繩或馬鬃並用腿夾緊馬腹使自己在馬匹飛馳的時候不致摔落。
但這種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長時間騎馬容易疲勞,同時在奔跑的馬背上也難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戰中,騎手無法隨心所欲地使用刀劍和長矛,劈砍或刺殺落空、雙方兵刃的撞擊等都隨時會令騎手從馬上滑下。
因此騎兵的訓練難度極大,規模難以成型,戰鬥力也不及後世。
直到馬鞍成型,騎兵才得以大規模發展,戰鬥力也大大增加。
到了末世來臨之前,馬鞍也已經制作的非常現代化,但是怎麼製作的李明其實並不是很明確。
不過,複雜的馬鞍他不會做,簡單的還不會做嗎?
況且,能工巧匠多的是,他只需要提供一個思路,後面的想必自有人繼續完善解決。
心中思索著,在兩個侍者的努力砍伐之間,李明腦海之中已經漸漸浮現了一個超級簡易版本的馬鞍製作方式。
不多時,樹木砍倒,李陽又指揮他們將木頭大致砍伐成木板,隨後用繩子將三塊木板拼接纏繞在一起。
“現在條件簡陋,只能做個簡易版本的,望陛下見諒。”
李明檢查了一下馬鐙沒什麼問題,就對著目露錯愕的建明皇帝歉意的抱拳開口:“馬鞍用木材製成就可,它們不僅可以用於騎馬時提供支撐,還有一個作用是保護馬匹”
“因此選擇木材要選擇易於加工和耐用的木材。再然後根據馬鞍的大小和形狀,使用鋸子進行切割在切割木材之前,需要先畫出馬鞍的形狀並進行計劃。然後使用鋸子將木材雕刻成所需的形狀,在製作完成後,需要塗上油和漆以保護木材表面。”
“馬鞍的大小,也要根據馬匹的不同進行定製,不過這種靈活成節的馬鞍倒是好用。”
李明說完,又讓人找來一些鐵塊,當場砸成方環形狀,再用粗繩索繫著,一起綁到了馬鞍上。
“這就是鐙,也就是一個平底的環形物,具體的形狀不必呈定式,避免傷著腳就好,一般最好用用皮帶固定,不過現在用麻繩展示也可,懸掛於騎乘動物(主要是馬,也包括騾等馬科動物)上鞍的兩邊,供騎者放置雙腳,也可以輔助騎者上下。有了鐙,騎者更容易在鞍上坐穩,也更容易控制馬匹,從而能夠解放雙手,在馬上做出各種動作,配合馬鞍一起使用,當有奇效。”
李明做完了,又對著已經開始漸漸凝重起來的建明皇帝陛下解釋,隨後拿著這及其簡易版本的馬鞍馬鐙將其放在了馬背上,用繩索拴在馬腰上固定。
“場中可有沒有經過騎兵訓練,只會簡單騎馬者?”
李明把馬鞍馬鐙放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