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十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五章 約戰太學,三國之璽傳天下,宇十六,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場辯難讓士人知道盧植收了個好弟子,要透過太學生之口讓劉宇的名字被天下讀書人漸知。

十二月初三,天公作美,冬日暖陽照在大地。劉宇身著錦袍,騎著青馬,身旁的顧宇一身勁裝,騎著從劍館借來的白馬。

人靠衣妝,青春年少騎在馬上英姿勃發,惹得過往的人群紛紛注目。辰時還差一刻,盧氏兄弟的馬車到來,在前面引路前往太學。

太學在南市的東南方向,往西方向依次是辟雍、明堂、靈臺。太學、辟雍、明堂在東漢已經分工各不相同:辟雍形如圓璧,為養老、鄉射之所,是禮樂教化之地,兼有藏書之用,四周環之以水;明堂形如正方,為宗廟祭祀之用,四周環之以塹;明堂和辟雍取天圓地方之意,喻為天人合一,而太學則獨立成為單純的教授學問之所。

熹平四年(175年),天子劉宏下旨校正儒家經典著作,命蔡邕等人以隸體書丹刻經石,把儒家七經(《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刻成石碑四十六塊,每塊高愈一丈,寬達四尺,至光和六年(183年)始成,耗時八年。

石經刻成,豎立於太學門前,其觀視及摹寫者,車乘日達千餘輛,填塞街陌。劉宇也曾到此抄錄石碑,耗費半天時間居然找不到坐處。

石碑之前人頭攢動,有人盤坐在前抄錄石經。石經是官方校定的經典,對民間傳抄的經書有校正作用,還可規範用字,有不少人專程來研究碑刻上的書法。

馬車從石碑旁繞行而過,顧明看著石碑前的人感嘆道:“這大冷的天,風呼呼地刮,坐在石碑下沒遮沒擋的,何苦來的。小宇,你看那個老頭,鼻涕都凍出來了。”

順著顧明的手指方向,劉宇看到個花白鬍須儒者,穿著破爛的襖衣,在一塊碑前凝視觀看,渾不覺鼻涕流出。

“萬事皆不易”,劉宇道:“師兄,等回去之後你跟趙叔說,讓他每天送二百個實心蒸餅發給那些貧寒之士,就算我為天下讀書人盡一分心力吧。”

注(1):熹平石經因戰亂毀壞。自宋代以來偶爾有石經殘石出土,歷代總共發掘和收集了8800多字,共四十六石,殘石主要分藏西安碑林博物館(491字)部分藏於洛陽博物館(24字)以及北京圖書館。筆者曾到西安碑林瀏覽,並未看到殘石,每思及中華文明無數璀璨文化毀於戰火,憾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九六從模擬人生開始

紫陽丹霞子

萬元神尊

復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