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尼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8節,棄婦扶搖錄,西瓜尼姑,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態度就是,我會對這一切都心懷敬畏。
另外,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不同。在古代,基本都可以蓋章是封建迷信了,但是現代這倆是有區別的,不能混為一談。
很多讀者都是大陸的,尤其繁華點的城市,所以沒太感受到,我記得我去一個佛教聖地的時候,上面很多供佛的都是臺灣香港和一些沿海地區的人,或者海外華人。在這些地區大概能更深切地感受到宗教有關的力量。
還有歷史佐證宗教的力量。
先從歐洲說起,中國有“君權神授”,歐洲也有,但歐洲是宗教改革之後,英國才有人提出來的,在此之前的一個時間段——歐洲中世紀,一直是被zj統治的黑暗時代,慘無人道的案例,多不勝數。
羅馬教皇的力量,在中世紀超過了皇權。
國王打不贏教皇,zj力量可見一斑。
而zj改革之後,君權神授的理念就出來了,我認為這是唯一,且非常有用的能鞏固皇權的辦法。
想要打敗一個“神”之後還能穩定地位,必須用另外一個“神”,或者用同一個“神”說的不同理論,僅僅是用“皇權”,還停留在“人”的等級上,是無法令那時候的人畏懼的。
在中國古代,君權神授出現的就更早了,為什麼這個東西出現得早,而且一直流傳下去,古今中外都一樣。
當然是因為有用,非常有用。
皇帝需要保障自己的皇位,“君權神授”是十分好藉口,因為百姓們信,從上到下,幾乎人人都信“神”。
《紅樓夢》裡,有段姨娘透過道婆陷害王熙鳳和賈寶玉的情節,曹公是富貴人家的子弟,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還是會迷信。
中國古代老百姓一般學習知識,都是透過口口相傳,或者看各類藝術形式的“戲”,這些戲裡多怪力亂神,《竇娥冤》裡六月飄雪等等,《聊齋》和《閱微草堂筆記》裡例子也是數不勝數。
在這樣的環境下,很難不迷信。
古代官府如果要想要人信服一個東西,就把它神話,這也側面證明了“神”的力量可以說是覆蓋了在舉國上下,包括一些身居高位或者生活優渥的古代知識分子。
也有例外的,不信神佛,但極少。
所以古代,除非是作者特殊交代過的,否則我一般都預設,主角是迷信的,按機率來說,不信幾乎不太可能。
沈清月也信,她是重生的,這本身匪夷所思,除了歸結到“神”的身上,沒有任何解釋,後來她知道自己身世之後,跪在雪地裡叩拜蒼天;她替兩個弟弟供奉佛像,以保平安,都說明她是信這些東西的。
周學謙被蓋章為“克妻”,沈清月還是信這個說法的,當時她勾·引周學謙,主觀意願上,也有代替這兩個嫂子“暴斃”的想法,大家可以回頭看之前的章節,那一段意思我還是寫得很明顯的,因為對她來說,“暴斃”比在沈家好,她寧願死在周家,也不死在沈家和張家。如果最後能證實周學謙之前的妻子不是被剋死,而是其他緣故在周家死亡,那更可以說是沈清月救了她們。
從沈清月動機和行為上來講,她的的確確就是救了兩個前嫂子。
不過這段劇情不明朗之前,我還是把原文改動一下,之前的救,改成了“沈清月或許無意中,【改變】了另外兩個原本要嫁給周學謙的女子的命運,”這樣更合理一些。
迷信這個事也分程度的,所以不是說沈清月什麼都信,我媽媽就是個矛盾體,她相信神佛的存在,並且敬畏,她不敢在菩薩面前不端莊,會覺得冒犯,萬一菩薩看到了怎麼辦=.=但是她又不信求神拜佛能改變既定的事實,我認為挺矛盾的。
而且我見過很多有些迷信的朋友,其實都很矛盾,介於“信有”,但是不“信能”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