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殺不管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55章 年的巴黎(下),法蘭西1794,管殺不管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宗教,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是人的社會意識的一種形態,是關於超人間、超自然力量的一種社會意識,以及因此而對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為,是綜合這種意識和行為並使之規範化、制度化的社會文化體系。這是一個有點繞口的官方定義。
事實上,大啟蒙思想家伏爾泰針對宗教也有兩句名言:
“如果沒有上帝,也應臆造出一個上帝。”“如果要使您的人民安靜並強大,就必須讓宗教服從國家的法律。”
同樣的,拿破崙也有一句關於宗教的說明:
“沒有宗教,就沒有政-府。精明的征服者是從來不同神甫爭吵的。可以既迫使他們就範,又利用他們……可以嘲笑占卜師,但是最好還是同他們一道吃獻祭的小雞。”
法國天主教在波旁王朝時代是國教。大革-命開始以後,它成了革-命的物件,其土地財產被沒收,教堂被封閉,宗教象徵被摧毀,宗教活動被禁止。
其教士,又因為革-命者的意志,被迫分成擁護政-府的少數派(即憲政派),和反對政府的多數派(即正統派)。伴隨著非天主教運動,又出現了崇尚理性之神的敬神博愛教。
這一切,引起了許多教徒,特別是農民教徒的不滿。一些地方的叛亂就是打著恢復天主教的旗號進行的……
在18世紀的歐洲各國,宗教對於政-府都是非常有用的。激進雅各賓派對傳統天主教的無底線攻擊,導致民眾思想混亂,國內暴力橫行,社會持續動盪,以至於羅伯斯庇爾不得已拉上墳墓裡的盧梭,創造出一個更為糟糕的國民宗教,“最高主宰”。
而現在,安德魯在凡爾賽鎮上的所作所為,就是釋放出一種強烈的訊號:必須讓改良之後的天主教與神父們,重新回到普通法國人的社會生活中,讓宗教成為2800萬民眾的日常心理寄託。
原文來自於塔&讀小說~&
所謂的改良,就是在保留大革-命基本成果的基礎上,有限制的逐步恢復天主教。此外,天主教不再是法蘭西的國教,而是共和國大多數人信仰的宗教。它將從屬於國家,為國家服務。
具體一點來說,教會必須放棄被沒收的土地和財產,不再徵收任何形式的“什一稅”;大主教、主教等必須由國家領袖任命,而遠在羅馬的教皇只有籤批同意的份兒……
改良的最終目的,是要將保守的天主教會,從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改造成為“共和國政-府的附庸”。
畢竟對於上位者而言,任何宗教的最大用途,就是成為統治者手中鞏固自己政權的一種政治工具。
儘管安德魯的內心堅持認為自己是一名無神論者,但穿越者已經充分意識到,天主教和神職人員在未來法國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影響力。
基於此,他對於神職人員一貫都是禮遇有加的,從幫助巴黎東郊小屋的穆爾丹神父和兩位年長嬤嬤,到拯救貢比涅森林的十多位可憐修女,以及主動前往凡爾賽的天主教堂,臨走前還捐贈了兩千裡弗爾,作為重建城市教堂的募集資金,都充分印證了這一點。
當然,安德魯公開表露自己的宗教觀,是基於國民公會已大幅度放鬆了對天主教管控的事實。他所做的,只是作為一個擁有極大權勢的人民代表,將天主教迴歸法國民眾日常生活的日期,大大向前推了一把。
安德魯確信,想要消除暴戾成性的各種極端派,斷頭臺、流放、監禁與各種懲戒都不是根本,更重要的,是需要藉助宗教的力量來加以馴服。因為宗教是“破壞力和想象力的天然疫苗,它可以使想象避免任何危險和荒謬的信仰的侵蝕。”
大恐怖時期的事實證明,民眾一旦放棄或是強化了固有的信仰,就只會快速滋生出一些極端主義者。
於是在巴黎,想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