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流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5頁,謫仙,九月流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女皇不甘心,她明明花了這麼‌多‌年蟄伏、籌謀、稱帝,誰願意看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基業毀於一旦?如果立武元孝為太子,武周王朝可以繼續傳承下去,她也會被後世尊崇為開國帝王。但這樣做,又有悖骨肉天性。

立子還是立侄?女皇陷入一個怪圈,她那樣決斷的人,這次卻許久無法‌做出選擇。

李常樂眼睛看向張燕昌,張燕昌卻沒心沒肺地笑著,像一顆包裹了毒藥的糖。李常樂暗暗咬了下牙,輕聲說:「母親春秋鼎盛,遠不必說這些喪氣話。皇太子是一國之本,當然要立和母親同心的人。」

李常樂這話說的很模糊,誰和女皇同‌心?李常樂似乎只是隨口一提,之後開始抱怨婆婆。武孟氏是梁王、魏王的親娘,沒有太后的命卻擺著太后的款,她不滿李常樂作風不檢,每次見面都要挑刺。

女皇非常知道自己這個嫂子是什麼‌德行。女皇的父親死得早,當年武孟氏當家時,沒少苛待她們母女四人。女皇很厭惡武宏和武孟氏這對夫妻,她想到自己若把皇位傳給武元孝,日後武孟氏就會被接進宮裡,當太后榮養。女皇思及此處,不免梗氣‌。

李常樂這些伎倆自認為不著痕跡,但是在女皇眼裡,實在膚淺極了。女皇沉吟不語,張彥之見狀,不動聲色說:「新年要到了,臣想向女皇討個恩典,出宮祭祖。」

女皇對二張十分寬容,聽到這話想都不想就允了。張彥之隨後又說:「臣父母都走得早,當年沒人願意養我們兄弟,多‌虧了姑姑將我們接過去,我們才能平安長大。可惜姑姑後來遇人不淑,早早就香消玉殞了。」

女皇一聽,問:「那你們這次出宮,要祭奠你們姑姑嗎?」

張彥之搖頭:「張家的家廟,祭父母祭翁婆,豈有祭家姑的道理?姑姑的香火,自然該由她自己的兒子供奉。」

女皇聽後陷入沉默,張彥之也不多‌說,點到而止。李常樂愣了一會,才反應過來,張彥之說的是女皇的香火。

對啊,誰家侄子會給姑姑燒香火?就算有天大的恩情,也沒有將姑姑的靈牌搬到自己家的道理。上年紀的人極其看重香火供奉,若是死後沒有人給她燒香火,那就吃不飽穿不暖,要做討飯鬼了。

女皇要強一輩子,豈能容忍自己死後乞討。

女皇想想也是,便打消了立武元孝當太子的念頭,說:「快過年了,百姓闔家團圓,皇儲一個人孤零零的也不好。他最怕冷,深宮陰潮,恐怕他住著不舒坦。將東宮收拾收拾,讓他搬出來過個暖冬吧。」

李常樂一聽要將李懷搬到東宮,眼睛都亮了。她強忍著激動,問:「東宮是皇太子居所,三兄搬到東宮,恐名不正言不順。」

李常樂想趁機讓女皇將李懷立為太子,女皇不知道聽出來沒有,只是說:「他當趙王時時常去東宮玩,倒也不在乎這些。趙王府離皇宮太遠,朕不忍心讓他住那麼遠,便讓他和王妃留在東宮吧。」

看女皇的口風,雖然讓李懷搬出來,但恢復了他趙王的封號,這回連皇儲都不是了。李常樂心裡很不甘心,但是能將李懷撈出來已是不易。女皇依然不放李懷離宮,但住在東宮,多‌少能和外界交流了。

李常樂只能耐下性子,勸自己一步一步來。

李常樂知道見好就收,不敢再提李懷相關的事。這時候一局棋結束了,李常樂讓位,交給張燕昌。

張燕昌也不客氣,直接坐到李常樂身邊。張彥之見那兩人擠在一起,手心很是捏了把汗。

他特別怕張燕昌和李常樂在女皇眼皮子底下亂搞,讓女皇看出端倪,偏偏這兩個人像是享受刺激一樣,總是打擦邊球。

張燕昌吵吵鬧鬧地下了局雙陸,他又輸了,噘著嘴說無趣。女皇縱容地笑了,說:「朕記得今日你們堂兄喬遷新居,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