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葉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十三章 雙方鏖戰,砍不平,花山葉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經過急行軍劉仲啟終於率領大軍到達了蒼蓮教起義軍的總部綏寧府。此時官兵們一個個累的半死,上氣不接下氣,身體素質相當差!

這樣的狀態攻城當然不行,雖然古裝影視劇中常常用宏大的場面為我們直觀展示一場城池攻防戰,但多數是瞎掰,特別是飛簷走壁攀上城牆或者僅僅靠著士兵拿著大刀長矛吶喊著向前衝就想攻下一座堅城,完全是送人頭,並不符合真實歷史。

攻城戰對於進攻方容易造成較大傷亡,甚至可能因為一座堅城久攻不下引發連鎖反應,導致整個戰局扭轉。

因為城池堅固,防守嚴密而久攻不下,攻方的統帥甚至因此喪命,導致整個戰場形勢迅速逆轉。正所謂“頓兵攻堅,兵法所忌。”

所以,為了減少傷亡,古代的攻城之戰多數採用圍困的方式解決,即在進攻方佔據優勢的情況下,在城池周圍修築長圍(土質的長堤,堤內挖有壕溝),切斷城內一切後勤補給,而攻方則將閒置兵力用來屯田,在守軍資源耗盡後,城池不攻自破。

但是,並非所有的城池都適用圍困戰術,正所謂“城有所不攻者,有所必攻者”,什麼樣的城池必須強攻才行呢?

決定強攻一座城池,首先得判明這座城池對於整個戰局的價值,即是否處於戰略要衝(如南宋的釣魚城是巴蜀要津)、是否是敵人都城(如北漢都城太原)、是否有攻方必須獲取的資源(如糧草、財富)等。

其次是判明這座城池的人員配備、糧草兵力,所謂“審敵我之強弱,量彼己之眾寡”,如果城內糧少而人多,則不能強攻,避免不必要的人員傷亡,僅需圍困即可獲勝;如果城內糧多而人少,那麼則需要毫不遲疑的發起攻擊,戰而勝之。這個多寡的比例是多少呢?《墨子》曾有論證:4000人守衛的城池,大約需要10萬人去圍攻。

可以說,古代的攻城之戰是一場雙方將領智慧的博弈,也是多種戰法的綜合運用。所以,想要攻下一座城池,絕不僅僅是兵力夠多就行了。

隨後大軍開始安營紮寨燒火做飯,經過一天的養精蓄銳,劉仲啟當即發動進攻。

殺啊!

震耳欲聾的喊殺聲打破了寧靜,驚走了樹林裡的飛鳥。

此時的起義軍嚴陣以待,磨刀霍霍向豬羊。蒼蓮教首領張正莫明白官軍勢大,不能力敵,決定堅守城池,消耗官軍實力,伺機反攻。

“進攻!”

總兵劉仲啟一聲令下,烏央烏央的大軍衝向綏寧城。

一馬當先的是刀盾兵,扛著雲梯一路小跑,大軍後方是十幾架大型投石機,工兵一頓操作之後發出巨大的怒吼聲,偌大的石塊被遠遠的丟擲,劃破空氣帶著呼嘯聲砸向城牆。

轟隆隆!

城牆被砸的一陣晃動,出現了細小的裂縫。隨著從天而降的石塊不斷砸下,裂縫逐漸增多並不斷延伸,就像蜘蛛網一樣!

城牆上起義軍也開始反擊,不斷地射出利箭,時不時地射中官兵,發出慘叫而後倒地不起,不知生死,地上的屍體漸漸的多了起來。

官兵冒著箭雨付出了一些傷亡之後終於接近了城牆,快速架好雲梯,然後開始攀爬,一步接一步,非常艱難!

很快雲梯上爬滿了官兵,從城牆上看就像一隻只螞蟻一樣。這時候大量的滾油從天而降,瞬間官兵被燙的發出撕心裂肺的慘叫,而後開始自由落體,重重地摔在地上,變成肉餅。

隨後又是大量的石頭落下,砸的官兵頭破血流哭爹喊娘。地上的屍體堆了一層又一層,瞬間戰場變成了煉獄。即使這樣官兵仍然前仆後繼

慘烈的攻防戰打響了!

蒼蓮教起義軍準備充分,叉竿,飛鉤,滾木礌石等守城器械準備充足,跟官軍打的有來有回難分難解,雙方從早上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砍不平

花山葉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