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斤的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四章 這是釜底抽薪啊,漢廚,三百斤的廚子,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
也正因為這幾場大戰下來,硬生生的把‘文景之治’幾十年的老本兒打掉了大半,就算公孫弘、桑弘羊等人不說,難道他這個當皇帝的不清楚?
諸人如此消極怠工,無非是不想打仗了。
想想也是啊,想當初,他這位大漢皇帝一力主張要與匈奴開戰時,就是這些老成謀國的大臣紛紛勸諫,一個個的泣血上陳,似乎這一打仗就要死人,一死人就要亡國,亡國了,這座狗屁大漢朝也就沒了。
也正是這些所謂的讀書人,為了一時的和平,寧願把好好的漢家女剝洗乾淨、跪著舔著、哭著嚷著的送到漠北草原上,只求在有生之年,匈奴騎兵不會大舉南下。
同樣被送過去的,還有糧食,鐵器,錢帛,鹽巴,金銀,玉石,琉璃器,陶器。
還有。
大漢朝的顏面和名聲。
留下的,只有那無盡的羞辱、憤怒與憋屈!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高高在上的劉徹,在心底間默默吟哦外甥曹襄的這篇‘大作’,莫名的就溼潤了眼眶,藏於袖中的拳頭緊緊捏住,骨節發白;然後,又默默鬆開,手心裡卻早已是兩把溼淋淋的汗水。
這天下,還亂不了。
匈奴種,誓滅之!
劉徹如此作想,側頭看向衛青、張騫、蘇建、公孫賀等武將,臉色漸漸舒展開來,淡然問道“你們呢,身為粗鄙武夫,除了慣於征戰沙場、奮勇殺敵,可有法子籌措一大筆錢糧用來賑災?”
“陛下,微臣倒有一個好訊息。”
不等衛青起身,在朝堂上向來低調的博望侯張騫站起身來,走到大殿中間位置,規規矩矩的躬身施禮,道“陛下,據微臣所知,長寧侯楊川、平陽侯曹襄、羽林校尉霍去病、羽林郎李敢等人屯田朔方郡,如今,正在搶收夏糧麥子,應該能大獲豐收;
朔方郡新墾良田百二十萬畝,其中,絕大多數都在大河東、西兩岸,他們幾名少年人組織人手沿著上游挖掘引水支渠,大興水利,在其他郡縣、乃至關中之地旱情蔓延時,朔方郡的良田卻在麥熟前澆了兩次水;
聽說,朔方郡的水澆地,一畝田,差不多能收麥子兩石有餘……”
一石糧食,差不多就是一百八十斤左右。
‘嗡’的一聲。
不等張騫的話音落下,朝堂上,滿朝文武登時便議論起來,卻無非是半信半疑,自是對一畝新墾荒田收成兩石有餘的小麥,誰都不太信服。
尤其是大農令桑弘羊,更是冷笑連連,站起身來質問一句“博望侯,朔方郡糧食大獲豐收,可是你親眼所見?”
張騫頗為冷淡的說道“這大半年來,某家不曾去過朔方郡,自然是聽人說過的。”
桑弘羊搖頭,道“道聽途說之言,也要拿到朝堂上說與陛下?”
張騫懶得理會桑弘羊,轉身面對劉徹,再次躬身施禮道“陛下可派人前往朔方郡檢視一回,一畝田到底收穫多少麥子,自然一清二楚。
微臣想說的是,長寧侯楊川、平陽侯曹襄、羽林校尉霍去病等幾名少年,在上林苑墾荒屯田三十萬畝,今歲遭遇大旱,卻依然能大獲豐收;微臣昨日才去過那邊,人家的一畝田,足足可收穫五百斤小麥。”
劉徹微微點頭,陰沉僵硬的臉頰,終於慢慢鬆弛下來,笑問一句“博望侯,你的意思是說,楊川、曹襄、霍去病、李敢等人的屯田,可解決一部分賑災糧?”
張騫躬身道“正是。”
“朝廷大舉推行屯田制,首要是為了就近解決我戍邊大軍的糧秣和後勤給養,是開疆拓土、經略邊疆地區的重要舉措,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