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節,民國之文豪,決絕,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另外,同樣的藥材南北的叫法不一樣,醫生的寫法也可能不一樣,特別容易誤導人,也容易讓醫生開錯方子,讓藥房的夥計抓錯藥。
至於藥材以次充好,相似的藥材沒分清楚,壞了的藥材依舊用著……這些事情就更多了。
對了,這時候藥房的夥計……他們有些竟然還能不識字!
好吧……其實鄉下地方,某些醫生也不識字。
當然了,這不是說就沒有好的中醫了,這時候也是有不少擁有真才實學的中醫的,他們之中有些人的醫術還非常高超,就是渾水摸魚的太多了,以至於讓很多新派人士對中醫的印象變得不好,總是日常罵中醫。
從晚清開始,就有人提倡要廢除中醫,五六年前,中西醫就曾激辯過,從三年前開始,中醫還被北洋政府排除在教育體制之外,不許開設教授中醫的學校。
等十多年後……政府甚至還會頒佈《廢止舊醫案》,不許舊醫行醫,而所謂的舊醫,就是中醫了。
穆瓊承認,這時候的中醫,是存在不少問題的,可是……這時的西醫其實也沒多好。
一些現代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識,這時候的西醫都是不知道的。
比如說細菌病毒這些……雖說已經有人發現了這些微小的生物,也有人提出這些微小的生物可能會致人疾病,但人們對它們的瞭解還是很少。
再加上醫療裝置少,又沒有抗生素……這時西醫給人動手術什麼的,死亡率非常大,給人治病診斷出錯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至於治療疑難雜症……他們其實還比不上那些有經驗的老中醫。
就說傷寒吧,這時的西醫壓根沒有對症藥,基本只讓靜臥吃維生素,指不定病情就越來越嚴重了,但去找門庭若市診所裡有人賣早餐的張老先生的話,多半能藥到病除。
但就是這兩者,在民國時期,爭得你死我活。
穆瓊懶得管他們怎麼爭,他也不會去寫他們怎麼爭,他想寫的,是百姓看病難。
哪怕是現代,一些貧困山區的人,看病依然很難,得了病甚至只能等死,這個年代就更不用說了……就算是在上海這樣的地方,普通人得了病,往往也只能熬著,熬得過沒事,熬不過那就只能等死了。
一來是看不起,二來是看了也多半看不好。
《求醫》寫的,就是一家人為了看病求醫,傾家蕩產的故事。
當然了,他現在還沒動筆。
穆瓊跟李總編談了很久才離開。
離開的時候,他照舊拿走了五塊錢的稿費——他的稿費雖然漲了,但要從下一次刊登開始漲,之前登的,還是千字一元。
不過,下一次刊登不遠了。
明天將刊登《留學》的第四個五千字,之後,《留學》這個故事,還將由每週刊登兩次每次五千字改成隔日刊登,每次刊登三千字。
這樣,每週刊登的字數其實沒多多少,但次數變多,大眾報也能好賣點。
從大眾報編輯部離開,穆瓊先去了一場菜市場。
自打捱過餓,他現在最感興趣的就是吃了,每次拿了稿費,第一件事就是去買菜。
所謂的菜市場,其實就是聚集了很多拿了自家種的菜來賣的農民的地方,一般早上,那裡人是最多的,到了下午,人就少了,到了晚上,大家就都回去了。
這會兒是中午,市場上還有不少人在。
穆瓊看了一圈,看中了一隻活蹦亂跳的大公雞。
那公雞雖然被捆住了腳,但長得特別精神,身上的毛油光發亮,看著就討喜,一定很好吃。
穆瓊花三角錢把它買了下來,想到拎著只會動的活雞回去挺麻煩,他又不會殺雞,就問賣雞的人能不能幫忙把雞殺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