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節,民國之文豪,決絕,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時候穿著有點涼了,因而他在裡面加了兩件白棉布的裡衣。

穿好衣服,穆瓊推門出去,就瞧見東邊掛著一輪紅日,透出萬道霞光。

自昨天雨停,就沒再下雨,今兒更是個大晴天,倒是讓人心情舒暢。

他們租住的屋子又破又舊,出門之後,穆瓊卻看到了一個大院子,院子的院牆還非常之高。

院子朝南的地方,是四間帶了閣樓的大屋,左右兩邊各有兩間小屋,最南邊的院牆下,則挨著大門搭建出兩個棚子來。

穆瓊一眼就看到穆昌玉正在其中一個搭建出來的小棚子下面生火煮東西,除了穆昌玉,還有其他人也在生火做飯,想來那邊是被當做廚房用的。

這院子的地上,是鋪了石板的。石板溼漉漉的,上面的小坑裡還積著雨水。

旁邊廊下的地上放著一隻木盆,盆裡坐了個怕是不到一歲的小嬰兒,他是頭一個看到穆瓊的,瞧見穆瓊之後,就咿咿呀呀地叫了起來。

一個正在做飯,約摸二十來歲的年輕小媳婦兒轉過頭來看孩子,正好看到了穆瓊,就招呼起來:“穆家小哥好了?”

穆昌玉聽到聲音,抬眼看過來,瞧見穆瓊站在門口處,滿臉驚喜:“哥!”

“昌玉,你在做飯?”穆瓊問道,往那搭建的簡易廚房走去。

“沒,哥,我在熬批把葉呢!”穆昌玉道:“早上我先洗了衣服,剛點著火。”

穆瓊走近了,果然瞧見穆昌玉正在熬煮瓦罐裡被撕開的暗綠色的枇杷葉。

第3章 準備找工作

穆瓊和穆昌玉聊了兩句後,廚房裡忙活的幾個婦人,就都注意到了穆瓊。

一個老太太道:“小夥子病好了?真是阿彌陀佛,你媽這下總算能放心了。”

又有一箇中年女人對穆昌玉道:“昌玉,嬸子說的沒錯吧?枇杷葉治咳嗽最管用,用不著花洋鈿去買藥。”

此時,人們喜歡在那些從國外傳來的東西前面加個“洋”字來稱呼它們,比如土豆叫“洋番薯”,又比如火柴叫“洋火”。

因為最初的銀元也是國外傳進來的,上海這邊的人,就愛叫它“洋鈿”,簡稱大洋。

而和大洋一起在市面上流通的標註了“一角”、“二角”、“半圓”之類的字樣的小銀幣,則被稱為小洋,或者“銀角子”。

當然,普通人家更常用的,還是價值更小的銅元,又稱“銅鈿”。

銅元是清末出現的,中間沒有以前的銅錢慣有的方孔,更重一些。

一般來講,一個銅元價值十個銅錢,上面還有“當制錢十文”的字樣。

這會兒,清末的錢和如今政府鑄造的錢大家都在花用,所以不管是大洋小洋還是銅元,都有很多種模樣,它們的價值也各不相同,兌換更不是十進位制的。

一般一個銀元,換成一角的小銀幣,能換來十一二個,換銅元能換一百多個,具體按兌換店每天掛出的價格來。

當然了,這是在民國初期的兌換標準。

按照穆瓊所知,到了民國中後期,各地都在私自鑄造銀錢,以至於銅元氾濫,銀角子的含銀量越來越低,這些錢幣就越來越不值錢了,就連銀元,也貶值許多。

穆瓊以前透過書本瞭解這段歷史的時候,就覺得這時候的錢幣實在有些混亂,現在有了穆昌瓊的記憶,才總算將之理順。

“是啊!多虧了趙嬸!”穆昌玉朝著趙嬸笑笑,又把用枇杷葉熬的水倒在碗裡,端給穆瓊喝。

穆瓊接了藥,一邊慢慢喝著,一邊跟這些正在做早飯的婦人們說話。

原主到了上海,投親不成之後就病倒了,一直昏昏沉沉的,只想著自己的事情,以至於對現下所處的環境並不瞭解。

穆瓊的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巫山不是雲

枝玖

宦官駙馬是竹馬

任逍瑤

清風追愛

浪花裡的白

他的觀賞魚(骨科H)

柏依

除了我,他們都有劇本

君汐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