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9節,民國之文豪,決絕,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樓玉宇這件事,這邊知道的人卻不多。
畢竟他刊登文章都是用的筆名,大家自然也就只知道他的筆名,不知道他的真名了。
而穆家會知道,卻是因為《我的這兩年》之類,寫的都是真人真事,更何況他們跟穆永學,還是有聯絡的。
“我是到上海謀生去了。”穆瓊笑道。
“原來你去了上海,怪不得我給你寄信,你都不回……你是沒收到吧?”
“是沒收到。”穆瓊點了點頭。
時間不早了,費康榆也就沒和穆瓊多聊,但他跟穆瓊要了地址。
穆瓊把地址給了費康榆,又道:“清明前的這幾天,我都會住在這裡。”
原主老家離蘇州不遠,坐馬車要不了一個時辰,所以他們會住在蘇州,掃墓這天再去村裡。
“好!很多同學都惦記著你,到時候我們來找你玩。”費康榆道。
“好。”穆瓊應下了。
回家的路上,傅蘊安問起了費康榆。
原主的記憶穆瓊是有的,但他並未繼承原主的感情,對費康榆的印象其實不深:“他是我中學同學,他的父親是蘇州有名的崑曲大家,而他最喜歡的就是崑曲,不僅會作曲奏曲,還能登臺。”
“你喜歡崑曲嗎?”傅蘊安問。
穆瓊毫不猶豫地搖頭。
他並不是有藝術細胞的人,在從小沉迷文字的情況下,更是沒空去研究戲曲,對戲曲瞭解不多。
傅蘊安就聊起了別的。
第二天一大早,朱婉婉就帶著朱玉回鄉去了。
她要去見自己的幾個朋友,還打算請人修一修自己父母的墳。
她父母去世的時候,她早已出嫁,父母的葬禮是由朱博源辦的,酒席倒是很體面,但那墳卻幾乎沒修,直接土裡一埋,放上個石料一般墓碑就算了。
而別人家,很多是會買些磚塊,在墳邊砌上一圈的。
這事不用所有人都去,穆瓊這天,就跟傅蘊安一起,拜訪了幾個蘇州這邊的極為有名的人。
很多在民國時期大放光彩的文人,現在才二十多歲乃至十幾歲,而這些人前面那一輩的文人,穆瓊又是瞭解不多的,這次他打算拜訪的幾個文人,他在現代的時候就都沒聽過,但穿越過來之後,倒是聽說過他們。
一天下來,穆瓊拜訪了三個人,其中兩個,穆瓊覺得拜訪地挺值得,但有一個,他其實很後悔去拜訪了——那人一瞧見他,就讓他不要沉迷於女色,還說女子就該安分守己,讓他別寫那些會教壞女子的東西……
面對這樣的人,穆瓊著實有些無語,最後沒聊幾句就離開了。
幸好,跟另外兩個人聊天,穆瓊收穫頗多,還意識到了自己身上存在的一些不足之處。
這天晚上回到家,穆瓊就被門房告知費康榆來了,送來了一張請帖。
費康榆送來的請帖,是邀請穆瓊去參加明日的文會的。
這文會,是穆瓊曾經的一個同學所辦,巧得很,穆瓊這同學的父親,就是穆瓊想拜訪的人之一。
因而第二天,穆瓊就和傅蘊安一起,去參加文會了。
舉辦文會的穆瓊的同學姓方,名叫方天枼,在原主的記憶裡,這方天枼稱得上是他的至交好友了。
穆瓊和傅蘊安出發去方家的時候,方家那邊,已經有幾個穆瓊曾經的同學提早到了,其中就包括費康榆。
從費康榆那裡得知穆瓊會來,這些人都很好奇:“你見到穆昌瓊了?他現在在做什麼?”
“他過得如何?”
這些人紛紛問,費康榆道:“我昨日是在大安酒樓見到穆昌瓊的,他看著過得不錯。”
“呵……過得不錯,但就是不理會我們老朋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