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了個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七十九章,女帝沒空談戀愛,羅了個邪,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疆土,西州儲君此刻亦在越國境內,故而南西兩國不會在此時乘機出手,而越國中,有能與齊國高昌一戰之力的人,只有我。”
“兵部侍郎早年曾隨陳將軍鎮守北境,對齊國與越國的交戰手段如指諸掌,而你是南方人士,難道還能比黃將軍更懂北境的局勢?”
“正因為黃宥熟悉齊國與越國的戰事,齊國也熟悉黃宥的手段,所以他不合適。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這些年來我一直在研究高昌的戰術,而放眼整個越國,唯有我還從未與他交過手。”
“這是我的優勢。”寧遙觀察著韓晉的神情,“高昌手握齊國所有的兵權,而我手中只有鎮南軍。這是唯一對我不利的一點。”
“可經歷西州一事,西北的軍權於你而言,早晚是囊中之物。”
“您也說了是早晚,現在還不是我的,就會有變數。您也該知道,除了我,還有很多人在盯著西北的軍權。再者,想必您也很清楚,只有鎮南軍和西北軍,還遠遠不夠。”
“你還想要鎮北軍?你……”
“所以,我需要知道當年三司會審一事,來決定我究竟要不要動手。若無鎮北軍,此戰必敗,此戰若敗,越國危矣。”
“你如此眼界謀斷,當年三司會審一事,想必早已有了自己的推斷,找我確認,不過多此一舉。”韓晉淺笑道,“你既如此想知道,我便告訴你又何妨?”
“當年居庸關一役,第一份戰報發至長安,聖人便派了右相帶兵前往援助,可後來,越國連丟數城,鎮北軍退至居庸關,沒多久便傳回了鎮北軍判國的訊息。”
“聖人大怒,連下兩道御召,要求右相徹查此事。後來居庸關一役以越國失敗求和告終,最後,議和書協同陳牧通敵叛國的鐵證被黃侍郎送回長安,人證物證具在,聖人當即便下令直接處死陳牧,誅九族,由右相押送其屍身回京。”
“此案由陛下親判,又由右相執行,直接繞過了三司,故而三司並無相關的記載,便是連著兵部也沒有,唯有史官執筆將其載入了史冊之中。”韓晉嘆了一口氣,“世人皆以為此案是經由三司會審後得出的結論,卻不知,三司會審不過一個幌子。”
“史書記載,原鎮北軍陳牧於明德一十四年,居庸關一役通敵叛國,證據確鑿,後伏誅於雲臺之下,懸屍三日,以作懲戒。其女縱火潛逃,三日後於幽州被擒,其子流放於北海。”
“伏誅於雲臺之下?”寧遙眉頭緊皺,語氣裡卻滿是輕蔑,“伏誅,哈,他們倒是會用詞。伏誅於雲臺之下……連話都不曾說過一句,一刀便將人的頭顱砍下,這也叫伏誅?”
“當時的情況,你又是如何知曉的?”剛問出這話,韓晉當即默然。能知道如此清楚的,無非就是當時在場的人,而依照年齡來推斷,唯一符合條件的答案,便只有一個。“你……你是!”
“哈!”韓晉輕笑了一聲,瞬間豁然。如此一來便都說得通了,難怪寧遙想查當年的事,“不管你是誰,都不重要了。當初鎮北軍一案,是張家奉旨徹查的,鎮南軍一案易是如此,只是後來,鎮南軍出了一個變故。”
“那個變故,是我?”寧遙皺眉道。
“不錯。”韓晉點頭應道,“當時鎮南軍叛國一案已被定音,可沒過多久,你卻帶領著早已經叛國的鎮南軍大敗南國,將失地盡數奪回,後又舉兵北上,直逼長安。當時人人都以為你要起兵謀反,卻不想,你只是逼迫聖人封你為官,還揚言說要替鎮南軍平反。”
“對此,御史大夫又是如何看的?”
“鎮北鎮南兩軍一事真相糾結如何,我不清楚,可如你所言,眼下越國之微,確實只有你能解。”韓晉眉頭緊皺,“此案雖說是由張家負責,可到底是由聖人決斷的,你若要翻案,首先要做的便是對付張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