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樣有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九十二章 肇慶城裡喜事多,我們的1654,小樣有型,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話說在1646年吧,原兩廣總督丁魁楚、原廣西巡撫瞿式耜、原兵部尚書李永茂等一大批文臣武將雲集肇慶,共同擁戴萬曆神宗帝之孫,桂王朱常瀛之子,流亡在廣西梧州的永明王朱由榔,即位稱帝,選肇慶府為“陪都”,定麗譙樓為皇宮,在此登基,次年為永曆元年,史稱南明。

麗譙樓位於肇慶市城中路,始建於宋重和元年(1118年),樓高兩層,築於高6米多的臺基上,重簷九脊,歇山頂,拱道門,通體紅色,俗稱“紅樓”。麗譙樓原來也稱御書樓。

1648年三月,李成棟在廣州倒戈,並脅迫清朝廣東提督佟養甲歸附南明。這樣,永曆王朝兵不血刃就收復了廣東全境。

一直到李成棟戰死時,永曆一度較好地執行了聯合義軍抗清的策略,收到很好的效果,各地義軍聞風響應,一些清將倒戈,一些降清將領反正,當時活躍於閩、浙,後來又在粵東反覆籌集軍糧,並堅持抗清的鄭成功,也曾經遣使來朝,恭敬地奉永曆為正朔。

這期間,軍事上連戰皆捷,永曆正朝有效地控制了兩廣和雲、貴、湘、贛、蜀等七省廣大地區,局面相對穩定,稱得上是永曆王朝的鼎盛時期,真的有望實現中興這個美麗的“大明夢”。

這些內容在前文有過一些相關的介紹。

這期間為了鞏固政權,顯示新朝興替,永曆在肇慶開科取士,但好像來參考的比以往少了很多,還不及以前的十分之一------他們接著加固城牆,裝修行宮,興修廟宇,鑄造大炮和“永曆通寶”銅錢------

永曆還著手整頓朝廷秩序,親臨閱江樓檢閱抗清水師。

閱江樓地處麗譙樓以東二里許的西江北岸,是一座頗具嶺南特色的四合院式園林建築。該樓高二層,由東、西、南、北四座樓組成,南北樓為歇山頂,屋脊豎立著魚寶珠;東西兩樓的券蓬頂威武雄壯。此處歷史上曾為一個著名亭臺,明宣德六年(1432年),改建為閱江樓。

由於南明政權“天大的事”是抗清復明,其它機構合署理政,惟有“兵部”設在閱江樓,此時充當“兵部尚書”角色的,正是原兩廣總督丁魁楚。

萬曆帝又親自在披雲樓接見過各地使臣。

披雲樓位於古城東北角,築於城牆之上,距麗譙樓一箭之地。此樓始建於宋政和三年(1113年),樓三層,高19.3米,建築面積300平方米。這座狀如武漢黃鶴樓、南昌滕王閣的名樓,因築於城牆之上,有居高臨下,直插雲宵之勢,故名。這裡原是肇慶府衙,如今成了文武百官議事理政的地方。

在大好形勢下,散處各地的明朝遺臣紛紛前來效忠,稱肇慶為“西京”。

肇慶一時間熙熙攘攘,呈現一片中興景象。

1649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這一天,冬日融融,萬里晴空,古城內外人山人海,大街小巷旌旗遮日,紅燈高掛,麗譙樓、披雲樓、閱江樓之間沿途兩旁甲士林立,威武喜慶。

皇宮麗譙樓深紅色樓體粉刷一新,拱形重門上方“古端名郡”四個金字光彩奪目,大門兩旁“星巖朗曜光山海,硯渚清風播古今”楹聯與日爭輝。

往上看,古樓雄姿震人心魄,那架在兩丈多高臺基上的八尊禮炮威武壯觀。

午時正,大門口鼓樂齊鳴,城中路醒獅狂舞,參加冬至慶典的官員和來賓魚貫入宮,拾級上樓。

他們都是來自原兩廣、湖南、江西、貴州、雲南等省、州、府三品以上大員。

等到群臣賓客到齊後,群臣便簇擁永曆步出皇宮,浩浩蕩蕩沿城中路入豪居路,向大臣們處理政務的披雲樓走去。

上樓巡視後,又沿另一條街巷走向閱江樓。

此時,萬餘將士已列隊恭候於樓前,請皇上檢閱,24門紅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大明:你這也叫坐牢?老朱羨慕了

奧爾良烤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