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節,梟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有,實有為遷都鋪路的心思在內。

長淮軍在濠州被殲,洪澤寇及淮上諸寇為禍甚烈,朝廷使嶽冷秋重組長淮軍為清剿洪澤寇之主力。

濠州一役前,長淮鎮軍滿編為二十營正卒,重組建的長淮軍編制直接擴張了三倍,設六十營正卒,達三萬六千餘人。

朝廷如此部署,除了重視剿匪事之外,實際上也進一步證實遷都的心思。遷都江寧後,防區為淮河中游地區的長淮軍將江寧北面的第一道屏障,這道屏障不能不打紮實了。

在出任江淮總督之前,嶽冷秋總督南線勤王師,鑑於洪澤寇實際也禍及楚、豫,重建長淮軍實際以嶽冷秋自領的東閩軍為基礎,從中州、荊楚(湖北)以及原程餘謙所領的江東勤王師這三路勤王師中挑選精銳,汰弱留強,得六十營正卒三萬六千餘。

當然了,這六十營正卒最終會有多少戰鬥力,能否成為靖息匪事之核心,還要看嶽冷秋的治軍手段了。

除了長淮軍受嶽冷秋直轄外,此時江東郡內寧海鎮等三鎮以及江寧守備軍近七萬鎮軍則受嶽冷秋轄制。

顧悟塵剛剛在江寧站穩腳,還遠遠稱不上隻手遮天的程度,即使朝中有用顧悟塵制衡嶽冷秋的意思——即使是張協幕後控制一切,也不可能將江東郡所有的軍政大權都置入嶽冷秋的掌握之中,那樣的話會使嶽冷秋膨脹為難以控制的弄權人物——但不可否認的是,嶽、顧在江寧的權力制衡格局,顧悟塵是處於弱勢的。

在江寧權力格局裡,也不是隻有嶽、顧二人,江寧府尹王學善、頂替李卓出任江寧守備的程餘謙、江東郡宣撫使王添、吳黨領袖實際上是地方勢力的代言人餘心源甚至維揚知府董原,都是能影響江寧權力格局走向的核心人物。

這些能左右江寧政局走向的人物或者說勢力,幾乎所有人的態度都是曖昧不明的,他們即使不會立即就去支援嶽冷秋,對顧悟塵的態度顯然也是冷淡的。

就兵權而言,顧悟塵也是處於弱勢的。

府軍的戰力很弱,眼下大概也就東陽府與維揚府的府軍在沈戎與董原的控制下堪稱精銳,能給顧悟塵直接掌握的府軍,也就是柳西林麾下的東城尉兩營府軍。顧悟塵有督鄉營的名義,但實際上鄉營就餉地方,又是招募地方子弟,實際上是受地方勢力控制的,例如東陽鄉勇受林族與顧悟塵共同控制,江東左營由林縛一人掌握,維揚鄉營則受董原及維揚地方勢力控制等等。鄉營職守鄉土,有正當名義拒絕離鄉作戰,顧悟塵即使有督鄉營的名義,實際上也很難調遣鄉營為己所用的,與轄制十餘萬鎮軍的嶽冷秋抗衡。

此時的江東,也確實是相當兇險的局面,他們這邊也不是不佔一點優勢。

出淮河口走近海航線到膠州灣,再從膠州河走膠萊河橫跨山東半島到北部的萊州灣,再從萊州灣跨海到津海,從津海走渦水河到衛臺——這條臨時起用的漕路可以說是京畿地區及北線大軍的生命線,此時已經實際控制在他們手裡,也是他們此時最大的依仗。

鎮壓青州軍譁變、徹底擊垮柳葉飛,最實質的意義也就是進一步加強對這條臨時漕路的控制權。湯浩信對山東郡司的官員調整不大,但起用張晉賢、杜覺輔二人都是直接與膠萊河漕務直接相關。

湯浩信也看得很清楚,就算張協在京中對他的制肘再厲害,只要黃河決口一日未成功封堵、平原府漕運河道一日未恢復,不管山東的局勢在他治下能不能得到好轉,他的政治地位都是穩若磐石的。

林縛也無法輕易看透湯浩信這種老成精的人物,但是彼此間也沒有推心置腹傾談的可能了,他會靜看湯浩信在山東的表現。

東海寇佔據昌國縣諸島已經有兩個月時間了,不管怎麼樣,江東左軍南下的時間不能再拖延了。

林縛與孫敬堂談了許多話,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下下婚

又一碗

未來之迫入豪門

愛吃包的包包

盜墓:靈谷谷主是我師傅

珏?

風雨雁歸來

江小雨

花事了

亦舒

死對頭磕壞腦子後

遠志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