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4節,梟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任性的將一干人丟在堂上。寧王雖然躲進後堂,諸大臣卻是堅持不懈的勸進,叩頭叩得敲木魚似的。
好些人為表誠意,額頭叩得血淋淋的,王添甚至當堂叩暈過去……
勸進之事也很快傳遍江寧,也不曉得張晏、劉直等人在此之前做了多少準備,一柄柄萬萬傘飛也似的傳進府來。日隅時分,士子清流以及江寧城裡的中下級官員,也都聚到寧王府前來勸進……
寧王等人也怕節外生枝,造勢到這一步,差不多已有八成火候,到午後寧王便迫不及待的從內宅裡走出來,“勉為其難”的接受勸進。
接受勸進才是第一步,接著諸臣又共推沐國公曾銘新、永昌侯元歸政、陳西言、程餘謙、嶽冷秋、張晏、餘心源、林續文以及顧悟塵、王添、王學善、劉直、謝朝忠等人為臨時輔政大臣,共議治喪與立都及新帝繼位之事。
其他人膝蓋跪得生疼,額頭叩破不少,這會兒見大勢定下來,撐著膝蓋站起來也沒有多大的事。顧悟塵所跪的磚地,跟澆過雨似的,溼了一片,到午後站起來,身子晃了兩晃,便一頭栽倒在地,昏厥過去。
所謂遺詔之事,都是秘不能宣的,寧王心裡將顧悟塵恨得要命,眼下卻是不能公開的向顧悟塵發難問罪,甚至在擬臨時輔政大臣名單時,還將顧悟塵加在裡面。這就是要堵天下悠悠之口,防止有人質疑他得位不正。
顧悟塵當堂昏厥過去,倒是讓寧王解決了一樁麻煩事,便下令送顧悟塵送回府上好好休息,當下就將顧悟塵的名字從臨時輔政大臣的名單裡劃掉。
元歸政也是失神落魄,以身體不適,推辭掉臨時輔政大臣的委任。
第91章 站隊
(給力的第三更來了!什麼時候見過俺連續三更啊!紅票呢,今天的目標:紅票不破一萬二誓不罷休!)
江寧大勢已定,接下來就是飛馬傳詔,通告天下。
地方上在這時候已經錯過上勸進表的時機,只能上賀表,承認新帝及江寧中樞的地位。誰這時候再堅持不表態,要麼是自恃勢力強大,拿賀表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要麼就是心懷異志,等著江寧派兵來打……
雖說立帝詔函是六日夜間才擬定發出,但是訊息靈通的,如鄧愈、董原、孟義山、陳華文等人,七日清晨就遣使進江寧呈上賀表。
雖說比不上擁立之勞,新帝登基,總要大赦天下聊表心意,若還要包怨的話,就怨他們沒有淮東那種一錘定音的實力。
當然,在此之前,誰也不敢輕易先遞勸進表,萬一表錯情,事先給清算反而得不償失。就算大家都認定最終只能立寧王為帝,勸進這種事也是要排資論輩的。
董原、鄧愈等人,明面上都要算嶽冷秋一系,那就不能越過嶽冷秋先遞勸進表。
陳華文、孟義山等人,明面上都要算吳黨一系,那就不能越過陳西言、餘心源獨自上勸進表。
林縛、林續文越過顧悟塵上勸進表,爭得擁立首功,即使各方面都極盡隱瞞梁太后及魯王之事,官場上的明眼人也都曉得林顧出於某種不明的因素而公然決裂。
顧悟塵與林縛是師生、是翁婿,是東陽系的兩大核心人物,本來是江寧一樁市井廣傳的美談,這師生、翁婿二人的公然決裂,無論是崇觀帝投水而亡、寧王給擁立新帝、江寧將成帝都之外最引人熱鬧的談資。
在東陽鄉黨內部,林縛與顧悟塵的決裂,甚至比新帝登基之事還要惑人矚目,這涉及到東陽系內部站隊的問題。
林續文作為臨時輔政大臣,要參加治喪、新帝登基、定都、定國制、定年號等諸多大事的討論,而這種核心政策的確定,必然只能在寧王府裡討論、經寧王等人一致認可之後才能做出最終的決策。
從五日午後秘密返回江寧算起,林續文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