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6節,梟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給淮東作軍資!”
“呵,老妖婆將虞東宮莊拿出來做餌,這個餌,你吞還是不吞?”宋佳笑著問林縛。
“唉!”林縛輕嘆一聲。
***********
最終林縛選擇在梁太后及魯王的去留問題保持沉默,黃錦年、姜嶽等人進江寧述職時,也只讓他們攜表稱梁太后、魯王留居峽山大營相安無事,靜候江寧處置,卻沒有主動派兵將梁太后、魯王一行人送往江寧的意思。
江寧這時候恨不得將梁太后、魯王一行人忘掉,哪可能在這個時間主動將他們接到江寧再添變數?
梁太后、魯王等人突圍脫困留居青州的訊息傳開來之後,那些疑惑林縛與顧悟塵翁婿決裂的人便隱約猜到根源在哪裡。只是這緊要關頭,市井裡的議論倒也沒有想象那麼熱烈,畢竟密詔這種事沒有洩漏出來,供大家的想象空間有限。
除了秦郡曹家外,未淪陷區域,包括梁家父子在內,無一遺漏的都上表擁立新帝。
寧王元鑑武擇吉日於八月二十六日,在江寧正式登基繼位,改年號為永興,寓志於收復失土、中興元氏。追諡先帝為“體元顯道孝愍皇帝”,依舊制設立三省六部都察院、宣政院、翰林院及九卿等中樞官署。
中樞雖設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但都合署於政事堂辦公。
由皇帝指定入政事堂議決國事者,不管是不是三省長官,都是參與機密事的“相”。通常都加三省長官銜,以尚書左右僕射為首輔、次相,加侍中、尚書左右丞、門下侍郎銜者又稱副相。
陳西言以六十八歲高齡出任首輔;裁撤江淮都督府,嶽冷秋出任次相,調原荊湖宣撫使、荊州制置使左承幕進入江寧,與程餘謙、林續文、王添擔任副相;張晏出領內侍省兼領鹽鐵支度使,餘心源任左都御史,黃錦年、王學善等人分別出任工部、戶部等六部尚書及九卿……陳明轍、餘闢疆等人皆入朝為官;趙舒翰這趟終得林續文舉薦,出任工部員外郎一職。
置官設銜最是容易,關鍵是擁立新帝諸多軍事力量參差不一、不相統一,缺乏統一號令。哪怕是名義上的,也需要一個號令統一的中樞軍事管理機構。
江寧兵部在過去存在的歲月一直給人過於孱弱的印象,不是一個好的轄管機構。
江寧在兵部之外新設了御營司,以首輔及諸相兼任御營使、御營副使,轄管承認江寧政權的所有軍事力量,包括諸制置使、軍領使司。
此外,還在御營司之下,設御營軍都統制及御營軍觀軍容使,以原寧王府衛營指揮使、武將謝朝忠及侍臣劉直二人分任之,統轄御營軍。以御營軍替代傳統的京營禁軍編制,將原寧王府衛營、江寧守備軍及江寧水營一併編入御營軍,得兵近五萬人,編左右中南北五軍,分別委任五軍統制。
顧悟塵升任兵部尚書,但他也曉得江寧已經沒有他的位置。江寧兵部本就沒有多少實權,在設定御營司,又將江寧守備軍及水營編入御營軍之後,兵部就基本上給架空了。
顧悟塵以退為進,於二十八日、新帝登位第三天,上書請辭兵部尚書一職,請求到地方任職。
顧悟塵是江寧有數的實權大臣之一,聲望也高,魯王密詔之事也不能公佈於眾。
新帝登基,任大臣去職,只會影響到江寧政權的聲望跟穩定。
永興帝與諸相商議,最終同意顧悟塵以兵部尚書銜出任青州制置使;要他以大臣的身份出執掌青州,加強東線對燕胡的防禦。
顧悟塵在江寧也沒有耽擱幾天,九月上旬就拖家攜口,趕到青州赴任;楊釋也辭去江寧水營的將職,隨行北上。
同樣的,永興帝與江寧諸臣也無法追究梁太后及魯王的罪責。
梁太后、魯王以逃京為由上表請罪;考慮到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