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8節,梟臣,更俗,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在招撫流民、恢復生產以及維持地方秩序上,要儘可能多的從地方上招攬人手,也必須接受泗陽派人監督。每月四萬石米糧,可以讓他們保留四分之一養軍;其他的,最好是能透過各鄉的土圍子發放救濟。不要讓饑民都聚集在城裡,要分散到鄉野下去……安置流戶,要儘可能多造圍攏屋、多造土圍子!”
多造圍攏屋、多造土圍子,是為將來限制東虜騎兵向淮泗地區滲透做準備。
也許堅固城池不會那麼容易失守,但東虜騎兵分散開來,繞過堅城進行滲透打擊,將很難防犯。
數艘船從對岸泗陽城寨所在的飛霞磯駛來,很快就在山陽縣城北門外的碼頭停泊。林縛前腳剛回行轅,張苟、李衛帶著馬蘭頭進城來。
林縛立刻在行轅官廳接見了馬蘭頭。
在淮泗戰事期間,林縛與馬蘭頭遙遙相見過,幾乎沒有留下什麼印象,雙方畢竟離得太遠了。
馬蘭頭能渡淮來,說明流民軍確實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面對淮東的誘惑,無法拒絕。是馬蘭頭過來,而不是劉妙貞親自過來,是他們根本不可能放棄對淮東的戒備。
當前情況下,劉妙貞、馬蘭頭等人要接受淮東的暗中資助,根本沒有提條件的餘地。再說劉妙貞、馬蘭頭等人最重視兵權,只要林縛不要求他們徹底的放棄兵權,他們對其他的條件也不是那麼敏感。
事實上,特別是林縛所提的口糧分配,劉妙貞、馬蘭頭等人更不可能拒絕。
相反的,從十餘萬兵馬,裁減到三萬,又能每月得一萬石米食養軍,差不多每個兵卒每月能有三十多斤的口糧,將能保證充足的戰鬥力。戰鬥力絕對要比只能吃半飽的十餘萬兵力要強。
其他約四十萬人,每人每月能分得七斤口糧,想吃個半飽也很困難,但勉強活下來卻不成什麼問題。
至於如此大量的糧食要如何運輸,會有一些問題,不過泗陽、沭口都是淮東軍的軍管區,即使會有些訊息會傳到劉庭州、嶽冷秋的耳朵裡去,只要不給抓住把柄,就沒有什麼大問題。
就是在江寧、在朝廷,主張招撫的官員也是大有人在。
燕北防線的崩潰幾乎是可以預期的事情,即使給人抓住把柄,又如何?
林縛在官廳接見馬蘭頭的當兒,宋佳拿了一封文書進來,是朝廷下放給地方的告函樣式,她走到林縛身邊說道:“朝廷起復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了!”
東虜第一次破關寇邊時,周宗憲是當時的兵部尚書,後因這事給削職為民,之後一直是李卓擔任兵部尚書一職。李卓執掌薊鎮期間,朝廷並沒有委任新的兵部尚書,一直都是有左侍郎王吉元主持兵部事務,這時候突然起用周宗憲,實際就是邊軍換將的第一步。
要是能在松山一線拖延到春後,李卓絕對不會吝惜個人聲名,但是他讓高宗庭送血書來淮東,就是料到他沒有辦法拖不下去。朝廷會奪他的兵權,會派他人或直接讓監軍使郝宗成來接替他的位置,率薊鎮邊軍去打遼陽——這才是北線戰事邁不過去的最大的坎。
林縛對這個有所預料,但訊息真正傳來,還是令他很難接受,說道:“這才幾天的時間,朝廷連這點耐心都沒有?”
馬蘭頭看張苟一眼,他對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沒有什麼概念。流民軍將領的視野很窄,即使像馬蘭頭這樣在流民軍裡算很有謀略的將領,其視野也只侷限在河淮或江淮地區,對北邊的戰事瞭解很少。
張苟也是到淮東之後,視野才真正開啟,周宗憲出任兵部尚書,也許意味著燕北防線崩潰的第一步。
林縛看似平靜的將宋佳拿來給他看的告函丟在桌角上,正著身子對馬蘭頭說道:“事情差不多就在這樣,我也希望兩家兵戈相見、生靈塗炭……你回去,要是覺得這邊的條件能夠接受,三天後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