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曼德勒遊記
鄭個小目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章 曼德勒遊記,探秘全球從緬甸寶藏開始,鄭個小目標,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亭子,以供行人遮陽躲雨。
在緬甸人看來,六座亭子體現了佛教的“六和精神”。
六和精神本是僧團生活的準則,即戒和同修(戒律面前平等),身和同住(行為上互不侵犯),口和無諍(言語上和諧),意和同悅(精神上志同道合),見和同解(在思想上有共識),利和同均(經濟上均衡分配)。
深受佛教思想影響的緬甸人相戀時,會趕來烏本橋,立誓永葆這六種和睦互敬的精神。
鄭經在這裡看了一會就離開了,沒辦法,別人都是成雙成對,只有他孤身一人,吃狗糧都吃飽了。
從烏本橋離開,他又去了離這裡不遠的馬哈伽納楊僧院。
馬哈伽納楊僧院靠近烏本橋,是緬甸最為重要的佛學院。
前面說過,緬甸信奉佛教的家庭,每個男人一生必須出家修行一次,也可更多,時間長短從幾周到幾年,甚至終身當和尚的都有。
馬哈伽納楊僧院雖說修建時間並不長,只有50餘年,但是長期在此修行的僧人已經達到上千。
而僧院最著名的則是每天早晨10:30進行的“千人僧飯”。
緬甸是小乘佛教國家,僧侶嚴格實行“過午不食”和“託缽乞食”,第一餐在4:00,第二餐在10:00左右開始沿街化緣,12:00以前回到寺廟吃完。
上千僧侶整齊的排成兩排,託缽赤腳,目光保持在在前方三英尺,不可左顧右盼,手臂靜靜包裹在袈裟內,靜默有序的緩緩向前移動。
在院堂內,當地的信徒開始給他們分發食物,僧人拖缽接受食物和進食的時候才可以露出右臂,然後走到餐廳或者回宿舍進食。
僧人的所有食物都是當地信徒提供,整個過程沒有任何語言交流,都是靜靜的。
現在這個僧院的僧侶已經不用出去化緣,會有各地信徒輪流帶材料來給僧侶做飯作為修行。
因為他來的時間不對,沒有看到僧人化緣的畫面,稍微有些可惜。
離開僧院的時候,太陽已經西斜,夕陽出現在天空中。
看到天空中的夕陽,他這才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
因為擔心晚上的治安,他趕緊坐車回到酒店。
回到酒店,他整個人躺在床上。
看著潔白的天花板,他開啟地圖功能看了起來。
現在寶藏所在的地方他已經知道,可是寶藏的具體位置他還不清楚,只能等到明天過去看過才能知道。
這麼大一片範圍,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找到。
拿出藏寶圖看了一下,實在是看不懂上面的路線,最後只能放棄。
他現在把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地圖功能上,希望它能給力點。
晚上的時候,鄭經沒有出去吃飯,而是在酒店餐廳吃的。
吃過飯,時間已經很晚,躺在床上看了會短影片就找周公下棋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