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噸多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抱大腿的日子十九,黃粱繞樑三日,噸噸多吃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書人慕名而來,進去後紛紛稱奇,回去就呼朋喚友,著重描寫書閣的藏書豐富!還有諸多便利的條例,例如:不管有錢沒錢,只要能答出門口掛的題目就能進去看!看到思緒來臨,想要寫點什麼,旁邊還有免費的紙墨提供!寫完即可帶走!和友人同來,看到不同論點想要討論時,旁邊還有幾間沒茶供應的茶室,隨便他們放聲,想說點什麼都可以!看書閣的表示,就是可能會有州學的學子前來聽講,希望他們不要嫌棄。
平時很不好說話,遇到什麼都要酸兩句的文人們聽此精神更加振奮了,這有什麼好嫌棄的?能在學子中間宣講自己的思想,被人傳閱,這是多少學士、文人雅士夢寐以求的事情!怎麼會嫌棄呢?他們巴不得自己和人論道的時候多些學生來聽!
郡守兩父子見此舉確實吸引來了不少讀書人!做夢都笑醒,天天派人在書閣門前的公告欄宣傳荊州現有多缺人!有什麼職位空缺,待遇怎樣!歡迎大家來郡守府應聘。
而作為牽頭的李元錢,此舉一炮打響了自己在文人雅士中的地位,便開始著手把郡縣內所有的學院都推行改革,改革的方案早早的就交給了郡守和大公子檢視。兩人看著詳細的計劃表,清楚的列出了他之後要做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做的理由,看得他們心服口服,很是滿意,甚至允許他可以用在考取秀才時才能採用的考場內舉辦考核。
反正現在的荊州也上達不了天聽,誰知道他們開來用了呢?搞不好以後的科舉都不會在這裡舉行了,未有公文下達允許,開了又怎樣。
而且,只有它的場地才夠大,能一次性的容納完,全荊州還想在官府承辦的州學、縣學內當老師的學士來考試,缺考或者不及格的,全部下崗!自己回家開私塾養家去吧。
這時候村裡基本上還沒有官家辦的村學,在村內教書,建村學的,很多都是鬱郁不得志的秀才或者有點實力但家裡已經供不起他考秀才的童生辦的私塾。
其中,秀才已經有了初步的特權,比如,見官不拜、能穿一定的服飾、能免除一定的徭役等,所以他們開的私塾多數都是挺應付的,也很看不起村子裡送來的孩子,基本都沒有好好的教學,李元錢對他們沒有要求,也不能強求他們來考試,因為他們都不是官家開辦的學院。哪怕見他們的教學不合格,他也沒有條件關閉。也就是說,他們都是不受管教的,很是棘手。
之後全荊州屬於官府管制的學院老師,全一臉矇蔽的坐在考場內,看著印滿試題的試卷發呆,我是誰?我在哪裡?我要幹什麼?
考核內容由書閣內的學子出題,再由郡守和大公子抽題,還分甲乙丙三卷,抽到哪卷,全靠祖宗保佑。
成績出來後還要面試,兩者一綜合平均,才是最終成績,排名出來後,按成績和家庭地址分配地區,成績最好的則挽留在荊州州學內!
此舉使州學收穫了一大批的優質教師,李乘機搞出了課程表,就按後世學校上課的安排一樣,讓一個老師只教一科,但要跨年級的教,一下子就讓老師們有了條理,這樣只精專一門,好像是好教了很多。
對下,為了區分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開分了年級,期末結束,想要去下一個年級,就要考試!只要有一科不合格的可以免費補考,全過了就上下個一年級;有三科及以下考不及格的直接留級!再學一年,還不能升下一個年級,直接勸退處理。
制度一出,看傻了不少來鍍金的學子,但李可沒打算放過他們,教師考完,又到他們開考!連考五場,按考試排名分年級,李元錢也是個狠的,直接改了入學制度,今年是州學開始新氣象的第一年,想要進來的秀才都可以來參加考試,不拘出身,不拘年齡,只要能考到每個年級前1200名的,州學都收!剩下每個年級的300個名額,全放拍賣會拍賣!價高者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