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噸多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抱大腿的日子二十,黃粱繞樑三日,噸噸多吃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元錢和玖玖的前期狠抓,終於有了成效,改革成功後的州學開學時,李家村有不少適齡秀才帶著家裡的兒童前來報道,沒辦法,誰叫家主還開了個什麼學前班,說是能提前教育族裡的娃娃。
叫他們來讀書,家裡又有小孩的,都給牽過來,能考上了最好,大的小的都在州學內學席。最終,考上的數量不多,也就十來個,但放眼整個州內各村內能有人進來的比例,也極其厲害了!能以秀才身份進來的就更多了,三十多個俊才!全是李家村的人!多數村落都是光頭!有的縣學甚至還沒有個位數的學生能考上,讓人不免懷疑它的教學質量。
而已在縣學畢業,又沒考上秀才的李家村學子們免不了有些遺憾,不過想想,他們當初還沒有得進縣學的時候,一旦有學得不好的地方,一頓竹筍炒掌心肉是避免不了的,背不出書,完成不了課業,換來的都是通紅的掌心,要是品行上還有更惡劣的情況出現,那是要被村裡的族老打板子的!厚實的木板打在身上,過了三天還是渾身疼得厲害!
但沒人敢逃,因為這條家規對於女生來說也不能免!而女生們也不嬌弱,犯錯了,直接利落的認錯,認罰!他們怎麼能比女娃娃比下去呢?如果是真的扶不上牆,那就丟去種田,讓老天教他做人了。
在村學內讀書的娃娃,也不讓他們死讀書,讀死書,考得好的前5名可以外出去李元錢開的鋪子內當跑腿,還有假期放,上六休一,算是給他們在州內開眼界用。所以,大家為了能去縣裡,乃至郡裡工作,看看外面的花花大世界,在學堂內可謂是全力以赴!唸到分不清東西南北還要繼續。
所以李家村內先頭培養出來的李家弟子,雖說是在村學內學席長大的,但大多心性堅韌,又足夠好學!再經過眼界的開闊後,想要在這混亂的世道里拼出一份成績來,不是一般的容易。
這回的州學助教考試,就有幾個李家村畢業的學子也考上了!雖說他們的學識和資歷皆不夠,只能蹲在幼教部教教剛入學的小豆丁,連去初學部當個助教都不行,但也充分說明李家村的教育開始出成效了。
州學不收女助教,所以考不上又不想嫁人的女子們女扮男裝,和男孩子一同去店鋪幫忙,由於年紀還小,世道又亂,有不少都打不起耳洞,粗布麻衣一套,頭髮一綁,混在人群中也只被認為是個消瘦的小少年,根本沒怎麼有人看得出他們是男是女。
她們知道,從今天起,嫁人這個詞可能再也跟她們無緣了,誰家會娶一個喜歡拋頭露面的女子?誰家會放心她們在男人堆裡廝混,不混亂嗎?哪怕能拼出點成績也會被人詬病,說她們肯定幹了點什麼骯髒的勾當才得的,多難聽的都有,這些,都是那天李夫人來跟她們掰清楚,說明白了的,好讓她們有個心理準備。
也就是有些這些前期準備,在工作過程中要做出成績來,好像是頂著凌冽的寒風在攀登,脖子都仰斷了才勉強見頂的雪山,但她們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哪怕手肘磨破,肩膀痠痛,也愣是咬牙挺了下來,過幾年之後,這批女生紛紛從底層的夥計、打雜的、跑腿的,爬到了店鋪的掌櫃或者銷冠等等,升級速度不可謂不快,攢下的身家也很是厚實,有錢腰桿子就硬了不少,說話做事都有了不少的底氣。
這種時候由於有些發育好的女生,身材曲線出來了,想瞞也瞞不住了,大家才發現,原來荊州各地內的女掌櫃並不稀少,甚至有些賣書、寫小說的、做賬房的、做店鋪售賣等之類的職位也有不少做得不錯的都是女生!
她們的成績很是亮眼,人長得水靈,嘴巴又甜,只要在推銷時,真心實意的為買家著想,上下嘴皮一磕,一天能賣出別人營業額的好幾倍。
而能在賬房站穩腳跟的女孩子就更厲害了,李家莊的鋪子和田產每年的大年三十前都要趕賬,好把銀錢快快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