噸噸多吃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抱大腿的日子十四,黃粱繞樑三日,噸噸多吃點,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樣,郡守可能會點他起來問問縣內的情況。
縣令想了想,都年終工作終結了,他今年和往年一樣,沒什麼出彩的,更沒什麼好說的,但李元錢忙活的不一般啊!郡守也一定知道,這位就是幫他管理縣內安穩的大功臣,其功勞遮都遮不住。為什麼不做個順水人情?帶上李元錢呢,也算一種提攜。
李元錢聽到後只有一種想法——頭大,但也有些興奮,他想要做大做強,之後的年會就是一個很好的平臺,但這種年會一般都少不了眾多的文人雅士參加,原主呢,只是個一心想要在科舉裡考個好名次的酸秀才,無關科舉的科目他基本上都不看,覺得浪費時間,所以這些文人雅士的風趣他一概不懂!學堂里人送外號呆頭鵝。
內裡呢,是跨越了不知幾千年文化鴻溝的未來人,來個商賈跟他砍價,他還能遊刃有餘的應對,但怕就怕在人人都看他是個泥腿子出身,家產不夠在場的豐厚,不說嘲諷,禮貌疏離的冷落就是最大壁壘,相談一些什麼專案,他大概連旁聽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跟誰攀談,擠進某個圈子內和一群人談笑風生了。
想了想,帶上老同學,他涉及頗多,講話又風趣幽默,足以可以幫他應對這種場面,只要兩人在場上保持住讀書人的風骨——有限度的寬容和厚道,能令人在和他們交談時,覺得如沐春風,大概多多少少能挽回些印象吧?
李元錢在宴會上看見了整個荊州最錢一批人和一些知名但難求見一面的文士,他們混在其中毫不起眼,甚至是最底層的存在。
但是當他們跟著縣令上去,獻了一份有些寒酸的賀禮——萬名傘!顧名思義,就是普通的油紙傘上,寫滿了百姓們的祝福,不值幾個錢,只能說勝在心意。
他們也跟著道完了不出格的新年祝福後,又回答了來年的工作計劃,郡守和其旁坐著的大公子對他們的態度仍舊不變,不但很是溫和的收下了他們拿來的傘,還鼓勵他們來年多多努力,爭取保留今年的成績。現在就只有他們縣還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暴亂,更還沒有人來郡守府鳴冤,城內登記的流民原籍地也不見他們縣的人,說明做得很好,希望以後能繼續發揚表率作用,揮手,就有人呈上一張手令!
磕頭接賞後,穿青衣的師爺念郡守早就寫好的賞賜,上面一大半都寫著些場面話,只有最後一列最吸引人的目光,賞四百石四等谷糧!三人眼都放光,特別是縣令,這都頂他三年的收入了!雖說給的谷糧是最差的,但量大!這正是他們最需要的!今年開春要是情況還不好,他可能都要向上申請開倉放糧了,不然他估計李元錢也頂不住了,忙磕頭感謝。
在此期間,李元錢偶爾吃喝,大部分時間都在找準機會,不時就偷偷觀察上首的兩人,畢竟他們可是整個州權利最大的兩人!關係到整個州之後在亂世的走向,也決定著李元錢之後的發展策略。
大夏王朝地方最高階別的行政長官要數各州內的郡守,一般都由中央直接任命,算是空降的頭頭。刺史就由地方推薦,中\/央蓋章認定,為了限制他們的權利,一般都會配一位職位相當的郡守作為監督,兩者都作為一州的一把手,權利相當,都有舉報對方的權利。
按照大夏開國以來的慣例,基本上都是鐵打的刺史,流水的郡守,有點政績的郡守都往中\/央走了。所以其實哪怕他們實際上隸屬中\/央,看著權利比刺史大很多,但很多都對地方上的事務插不上手,一般來到各州任職後,都是安安分分的聽刺史話,刷完政績就走。
這位荊州郡守不一般,他是從北境靠軍功打出來的武官,被放到荊州後,在這個位置上一直做到如今快要致仕的年紀,成為荊州內正真意義上的一把手,誰也不敢爭鋒。
所以說荊州的走向,很多時候都是這位郡守在把控,話語權很大,但這也很容易讓一個地方往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