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9頁,穿成相府姨娘之後,君牧,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又嘆道:「虧當初兒臣還以為是江湖中人所為,意欲圖謀暗器和寶物,沒想到江湖中人也會為世人所用……」
景王妃不就是江湖中人?江湖中人為她所用,合情合理。
容寬若有所思。
容珏走後,容寬沉默半晌,「高淳,宣林相。」
端王居。
佟明澤見容珏回來,趕忙上前問道:「王爺,如何?皇上相信了嗎?」
容珏嘴角帶笑:「父皇覺得本王說得有道理。就算沒有全信,也有六七分信了。」
佟明澤神情一鬆,笑道:「那就好。」
御書屋。
林斐跪坐在容寬榻前,沉吟道:「……皇上,此事疑點重重,不可輕斷。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他不會讓十三護衛堂而皇之地出現在眾人面前,甚至那個已經暴露身份的護衛,也應該早已被隱匿或處死。」
「可事實是,那個護衛至今仍在潘堂正身邊,隨侍左右。那十三護衛昨夜裡更是大展身手,先是將第一外圍的官員帶到紫清殿,然後跟著景王妃大殺四方,擊退獸潮。」
「如此毫無避忌,莫非景王手操勝券,篤定刺殺皇上必會成功?既如此,還作戲假裝刺殺自己作甚?」
「疑點之二,若景王想對皇上不利,直接放任獸潮來襲即可,何必多此一舉冒著暴露的風險派人刺殺?景王妃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去阻擊獸潮?」
「如果硬要說是景王看重朝臣更甚於皇上,是以竭力救助百官,阻擋獸潮,那麼,這獸潮又是從何而來,因何而起?」
「引發獸潮之人,必是居心叵測之人,也極有可能是昨夜趁亂行刺之人;而引發獸潮的,卻又不是景王。昨夜撤離百官、抵抗獸潮的行動,都是由景王景王妃組織和主導。」
「難道他們自導自演,自己引發獸潮,自己再與獸潮以命相博?看看外面的屍山獸海,就知道昨夜的情況有多兇險。意欲行刺之人,不會出去面對獸潮的。」
「疑點三,若昨夜死士是景王指使,那麼手持暴雨梨花針的太監宮女又是誰指使?用暴雨梨花針分辨忠奸的主意,分明是景王出的,這豈非自相矛盾,與景王行刺皇上的目的背道而馳?」
「疑點四,別人不知道,但皇上和幾位內閣大臣都知道,景王在收服東濱和三國貿易上立有大功,如今風頭正盛,猶勝端王;景王此時刺殺於皇上,動機何在?原本名正言順可得,如何非要給自己扣上個謀反的名聲,背負這千古的罵名?」
「疑點之五,如果說昨夜裡刺殺景王是作戲,可刺殺微臣卻是貨真價實。臣曾遭刺殺無數,府上也被圍攻數次,如果說昨夜刺殺臣是景王指使,那之前呢?又是受何人指使?」
「臣當年在雲州蒙難,被景王妃搭救;後在京城郊外遭人毒害,又被景王妃所救。微臣亦從未對景王流露過不滿之意,景王因何非要置微臣於死地?這一點,說不通。」
「疑點之六,兩年前,死士圍攻景王府,次日近三百人的屍首從景王府往外運,那些死士又是何人?」
「景王府的十三護衛可就是那些人當中的。如果說十三護衛原本就是景王的死士,那景王是派自己的死士攻打自己,然後把他們都給剿滅了,只留下十三人?」
容寬苦笑了一下,道:「朕也不相信景王會刺殺朕,可朕也不相信有人會將刺殺自己的死士變成自己的護衛。這未免太匪夷所思了些。」
林斐聞言微微一笑,道:「景王是不會。但景王妃是江湖中人,性情豁達,許是起了愛才之心;且唐門中人,藝高人膽大,收攏幾個無主的護衛,也不算什麼大事。」
容寬道:「景王的這個媳婦,心機深沉,心思詭譎,如果是她想要置朕於死地呢?你說的這些就都說得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