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肥水之戰,春秋到清朝,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淝水之戰,是公元383年東晉和前秦之間發生在淝水(今Ah省壽縣的東南方)的一場戰爭。最終東晉僅以八萬軍力大勝八十餘萬(實則僅二十多萬)前秦軍。
淝水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擁有絕對優勢的前秦敗給了東晉,國家也因此衰敗,北方各民族紛紛脫離了前秦的統治,分裂為後秦和後燕為主的幾個政權。而東晉則趁此北伐,把邊界線推進到了黃河南部。
淝水之戰使得北府兵聲威大振,謝玄、謝安、謝石等人也憑藉此戰留名青史。東晉孝武帝司馬曜藉此機會收回權力,成為了東晉唯一掌握皇權的皇帝。而戰敗的前秦天王苻堅,也並非是一位怯懦無能的君王,他誅殺暴君苻生,為永嘉之亂以來的關中百姓,帶來了二十多年的和平歲月,使得五胡亂華以來的北方再度恢復生機,不過因淝水戰敗,本已經和平的中原,又陷入了四分五裂的局面,而苻堅也在兩年後被叛將姚萇殺死。
戰爭背景
西晉末年的腐敗政治,引發了社會大動亂。在南方,晉朝琅邪王司馬睿於公元317年在建康(今JS省NJ市)稱帝,建立東晉,佔據了漢水、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區。
在北方,各少數民族政權紛爭迭起。由氐族人建立的前秦國先後滅掉前燕、前涼、代等割據國家,統一中國的北方。
前秦壽光三年(公元357年)六月,秦主苻生欲除苻堅,苻堅先下手為強,殺掉苻生,自立為大秦天王(不稱皇帝)。[3]苻堅重用漢人王猛之後[4],國力大增,於公元373年攻佔了東晉的梁(今Sx省hZ市)、益(今Sc省cd市)二州,北併吞鮮卑拓跋氏之代國,西方兼併前涼,遠征西域,一統北方。在前秦丞相王猛死前,一直阻止苻堅的南進政策,且勸苻堅不要攻擊東晉王朝,因為他認為前秦的國力雖比東晉強,但由於前秦剛剛才統一北方,時機未成熟,加上東晉有長江天險。王猛去世後八年,苻堅認為時機成熟,決定攻擊東晉。
戰爭起因
太元元年(公元376年),孝武帝司馬曜開始親政,謝安升中書監、錄尚書事,總攬朝政,陳郡謝氏成為東晉的最後一個“當軸士族”。
同年,苻堅統一了中國北方,前秦與東晉的戰爭已經臨近。當時的東晉,長江上游由桓氏掌握,下游則屬於謝氏當政,謝安盡力調和桓謝兩大家族關係,為即將爆發的戰爭作準備。
戰役過程
戰前準備
太元二年(公元377年),東晉朝廷任命桓衝的兒子桓嗣為江州刺史。又任命五兵尚書王蘊都督江南諸軍事,兼徐州刺史,任命徵西司馬兼南郡相謝玄為兗州刺史,兼廣陵相,監長江以北諸軍事。後來謝安舉薦自己的侄子謝玄戍衛北方領土。[9]謝安則自己都督揚州、豫州、徐州、兗州、青州五州軍事,總管長江下游。桓衝為荊州刺史,防禦荊襄地區;謝玄鎮廣陵,與謝安防禦淮南地區。為了加強中央軍力,晉孝武帝令謝玄招募淮南江北百姓,在廣陵挑選良將,訓練精兵,選拔了劉牢之等人,成立北府軍。
淮南之戰
太元三年(公元378年)二月,前秦王苻堅派徵南大將軍、都督征討諸軍事、守尚書令、長樂公苻丕,武衛將軍苟萇和尚書慕容率領七萬步、騎兵進犯襄陽,讓荊州刺史揚楊率領樊州、鄧州的兵眾作為前鋒,徵虜將軍始平人石越率領一萬精銳騎兵出魯陽關,京兆尹慕容垂、揚武將軍姚萇率領五萬兵眾出南鄉,領軍將軍苟池、右將軍毛當、強弩將軍王顯率領四萬兵眾出武當,會合攻打襄陽。分三路合圍襄陽,總計投入兵力17萬。
四月,前秦的軍隊抵達沔水以北,梁州刺史朱序認為前秦的軍隊沒有舟船,未作防備。等到石越率領五千騎兵渡過漢水,朱序才驚惶固守中城。石越攻克了他的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