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太康之治(3),春秋到清朝,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新城屯田種稻。這不僅可以增加糧食收入,同時,大批奴婢的被解放,這對發展社會生產是有積極意義的。
為了擴大耕地面積,安置流民,增加租稅收入,發展農業生產,為滅吳、平定江南準備充足的物質條件,“朝廷厲精於稼穡”。為此,晉武帝於即位初連續下詔,勸課農桑。泰始二年(266)詔曰:“今者省徭務本,併力墾殖,欲令農功益登,耕者益勸。”泰始四年正月又下詔:“使四海之內,棄末反本,競農務功,能奉宣朕志,令百姓勸事樂業者,其唯郡縣長吏乎!”為獎勵勸農不倦的郡縣長吏、守棚,晉武帝賜他們每人一匹馬。泰始五年(269),晉武帝又下詔“敕戒郡國計吏、諸郡國守相令長,務盡地利,禁遊食商販”。
晉武帝還親耕藉田,積極鼓勵發展農業生產,下詔不準豪族大姓“侵役寡弱”,並“立常平倉,豐則糴,儉則糶,以利百姓”。他對那些勸農開荒、勤恤百姓、作出貢獻的地方官吏大加獎勵。如汲郡太守王宏“撫百姓如家,在郡有殊績”,督勸該郡百姓開荒五千餘頃,雖遇荒年而該郡無匱乏,於是,晉武帝對王宏予以表彰,賜谷千,並佈告天下,樹立為榜樣。為了加強勸農工作,晉武帝還專門指派司徒石苞“明勸課”,制定“殿最之制”,每年考核一次,以勸農成績的好壞作為獎罰、升降官職的標準。此外,還增加了管理農業的官員。
儘管晉武帝的勸農政策未能(也不可能)全面徹底貫徹,但這在經過百年混戰、人民疲憊、農桑久廢之時,不能否定它的招撫流亡、勸農樂業的積極作用。
晉武帝在開國之初,還曾一反曹魏時期的奢侈、豪華、鋪張浪費之風,他提倡勤儉節約。在一次上朝時,他當著文武百官之面,把一件光彩奪目、滿飾野雉頭毛的“裘服”,一把火燒個精光。由此也可見他真有點勵精圖治的精神。果然,在平定東吳統一全國以後的近20年裡,由於天下太平,政通人和,黎民百姓辛勤地耕種生產,出現了一片勃勃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人口也急劇增加。有一首《普世寧》的歌唱道:“晉世寧,四海平,普天安樂永大寧。四海安,天下歡,樂治興隆舞杯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