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大中之治,春秋到清朝,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中之治,是指唐朝的唐宣宗李忱(第十六位皇帝[1])在位時期的治世。
唐宣宗即帝位後,致力於改善中唐以來所遺留下來的種種社會問題。唐朝國勢有所起色,百姓日漸富裕,使本已衰敗的朝政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
因此,唐宣宗被認為是和文景之治與貞觀之治的締造者(漢文帝、漢景帝與唐太宗)一樣的明君。
中文名
大中之治
朝代
唐朝
相關人物
唐宣宗李忱、魏謨
型別
政策
舉措
唐宣宗勤於政事,孜孜求治。
他先貶謫李德裕,結束牛李黨爭。
後又支援佛教發展,來爭取信仰佛教的朝臣以及廣大民眾的支援。
在政治上,他努力效仿唐太宗,以“治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1]。
在經濟上,宣宗一反武宗滅佛的爭議,重新支援佛教發展,恢復佛教勢力。
會昌年間,薛元賞一度控制住神策軍。大中時期,薛元賞隨李黨失勢被貶,宦官對神策軍又取得控制權。
在位期間,唐宣宗勤儉治國,體貼百姓,減少賦稅,注重人才選拔。
對外唐宣宗不斷擊敗吐蕃、回鶻、党項、奚人,收復安史之亂後被吐蕃佔領的大片失地。
唐朝國勢有所起色,階級矛盾有所緩和,百姓日漸富裕,抑制宦官勢力過分膨脹;使十分腐敗的唐朝呈現出“中興”的小康局面,史稱“大中之治”。
主要影響
“克復河湟,拓疆三千里外。告成宗廟,雪恥二百年間。”
使得大唐國勢復振。
評價
因此,對於宣宗在位前期,史上對唐宣宗評價極高:
百吏奉法,政治不擾,海內安靖幾十五年。——《唐鑑》
當時以大中之政有貞觀之風焉。——《舊唐書》宣宗本紀
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資治通鑑》
宣宗性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儉,惠愛民物,故大中之政,訖於唐亡,人思詠之,謂之小太宗。——《資治通鑑》[1]
宣宗自臨馭,一之日權豪斂跡;二之日奸臣畏法;三之日閽寺懾氣。繇是政刑不濫,賢能效用,百揆四嶽,穆若清風,十餘年間頌聲載路,而帝道皇猷始終無缺,雖漢之文景不過是也。——《冊府元龜》
由於宣宗在位時的年號為大中,故史家以“大中之治”稱之,並且將大中之治比作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將唐宣宗比作漢文帝、漢景帝和唐太宗一樣的明君。
過失
但是,大中十一年之後,宣宗開始疏於政事,沉溺於長生術,“頗好神仙”。
宦官權勢又呈復興之勢,甚至還從東南財賦之地攫取大量的經濟特權。
大中十二年以來,南方軍亂不斷,容管、嶺南、湖南、江西、宣歙、武寧等藩鎮相繼爆發軍士逐帥事件。大中十三年,武寧(徐州)節度使康季榮因不恤士卒,被士卒所逐。
大中十三年,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更在浙東爆發,當時距唐懿宗繼位還不到半年。
很大的原因是宣宗縱容地方大員貪汙腐敗,例如荊南節度使楊漢公大中中期以貪鄙而徵入朝廷,宣宗授其同州刺史。各地藩鎮競相仿效,紛紛向宦官行賄,終於導致兵變發生。
《新唐書》說,“唐亡,諸盜皆生於大中之朝。”
清人王夫之在《讀通鑑論》論“小說載宣宗之政,琅琅乎其言之,皆治象也,溫公亟取之登之於策,若有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