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五百九十三 不倡導,不研究,不接觸,不反對,玄德,御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披上一層外衣來戰鬥,好讓自己顯得不那麼“異端”。
盧植和蔡邕說得很對,一鼓作氣把荀子推上前臺是不合適的。
在此之前,需要進行比較溫和的漸進式改良,先把孔子的“敬鬼神而遠之”拿出來做個樣子,從細微處入手,一點一點推進自己的目標。
所以劉備對建安新秩序的最初的規劃,就是這幾個字——敬鬼神而遠之。
“今文學派靠著讖緯之說主導朝政,凡事不看事實,不看災害,不看傷亡資料,於是把天下大事搞得一塌糊塗,無法收拾,吾輩古文學者必須要與之劃清界限。
所以在這件事情上,吾輩絕對不能蕭規曹隨,所以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效法孔子,敬鬼神而遠之,在朝堂上,不言讖緯,只言事實,不唯上,只唯實,凡事如果沒有親眼目睹,沒有事實支撐,則不可妄斷。”
劉備並不試圖一開始就推動全面的思想革新,他打算一點點入手,高舉孔子的大旗,以祖師爺的態度來應對今文學派倒臺之後的雒陽朝政,一點一點把讖緯從雒陽朝廷內清除出去。
而這一行動的關鍵之所在,就是不能過早的否認天子神聖的性質,神聖化的天子是東漢帝國建立的基礎,失去了這個神聖性質,東漢帝國的傳承就成為了無根浮萍。
建立於此之上的所有人的利益也會受到威脅,他會被所有人懷疑、反對。
所以,他必須要扛起孔子的大旗,藉助孔子的力量辦點事情,在這至關重要的思想變革事件之中,只有孔子的大旗才能打得穩。
對於孔子這杆大旗,古文學派是無法反對的。
雖然他們從《周官禮》的性質上出發,是對孔子不怎麼感冒的,他們當初所做的是抬出周公壓制孔子,但是《周官禮》到底是不是周公所作,大家心裡都有一杆秤。
此一時,彼一時,古文學派最擅長的就是“因地制宜”,就是變通,所以,作為學派的主導者,劉備想怎麼做,只要沒啥大義上的毛病,那就做吧。
反正學派的發展也主要靠劉備推動,否了他的意見,萬一他撂挑子不幹了,那可怎麼辦?
於是這件事情基本上就確定了,大家共同認可了劉備的意見,要【更正今文學派的謬誤】,改良朝廷行政方式,在為大漢構建一個全新的禮制社會的同時,專注於全新的辦事方法。
這是一個大工程,需要很多很多人的通力協作,大家也需要完成一部類似於《白虎通義》一樣的類憲法式的著作,將今文學派的痕跡抹掉,重新打上古文學派的印記。
劉備也非常需要這樣的一部“憲法”,將神聖東漢帝國的印記抹掉,讓一個世俗化的漢帝國重生。
一群人商量了很多,針對《白虎通義》上的一些內容,進行了嚴肅的討論,對一些至關重要的政治議題進行了商討,還劃分了各學派各自的任務。
在此基礎之上,大家決定對《白虎通義》中的一些細枝末節的規定予以接受。
比如和年滿五十歲的妾室同房的事情,還有各家子弟從十歲開始過集體生活並且傳授一些生理知識之類的事情。
關於一些家庭生活內部需要禮法來限制的細枝末節,古文學派都願意接受,一些朋友之間來往的方式,還有上官下官之間相處的方式,他們也決定接受,並不反對。
因為這些內容確實已經牽扯很大,形成很多地方的慣例了,古文學派家族對這些慣例也並不反感,驟然變更,影響反而很壞,所以劉備也沒有堅持。
然後,在朝廷祭祀的方面,劉備則要求《周官禮》和《費氏易》的傳承家族將朝廷祭祀方式進行更改。
原先根據今文學派《禮》、《易》的家法解釋而制定的對天、神靈、先祖祭祀的一些規則,需要重新用古文學派的解釋來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