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夢三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十四章 流民,大唐小地主,大夢三年,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羽一下子買了這麼多的土地,不管是種地還是另作他用,都需要人手,永年縣的奴隸還真沒那麼多,不過買地的時候,縣令主動提出幫忙,秦羽到省去不少麻煩。
這不喬遷之喜的酒宴剛結束,第二天,永年縣主簿就親自過來告訴秦羽,人已經選好。
秦羽連忙隨著主簿前往縣衙,見過縣令之後,這才得知,縣令給自己準備的人手除了不知道從哪弄來的部曲外,剩下的竟然都是流民,總共一千二百多人。
其中僅僅流民就有近千人,還大半是老弱婦孺,青壯不過一百之數。
唐朝實行均田制,每個成年人二十畝永業田,八十畝口分田,永業田可以世襲,可以買賣,不用交稅,口分田,人死了地要還給國家,還要交稅。
一旦遇到年景不好的時候,哪怕是減低賦稅,也可能交不起,只能賣永業田。
永業田賣沒了,口分田又不夠交稅,怎麼辦,只能成為流民,要不就賣身為奴,這是這個時代百姓的悲哀。
秦羽知道這點,也明白縣令的意思,這是要他幫忙解決流民的問題,只要秦羽答應收下這些流民,那些不知道從哪弄來的部曲就會免費贈送。
其實買這二百來人的部曲,根本花不了多少錢,現在又沒有戰爭,真沒多大用,縣令自然也明白,可永年縣的鄉紳們,沒有一個願意拿出哪怕一粒糧食去救濟災民,為了自己的政績,縣令也只好硬著頭皮設計了秦羽一回。
秦羽沒有猶豫,當場拍板決定,全部收下,儘管大半都是老弱婦孺,可他們也是有勞動力的,重活幹不了,輕活還幹不了啊,只要不是年紀太大或者太小,腿腳不利索,都可以參加勞動。
況且成年女性也是可以下地幹活的,還能交好縣令,最重要一點,這還是一份白送上門的名望,不要白不要,你當大善人的名號是傳傳就出來了,那得有根有據,得先做出來才有用。
見秦羽答應,縣令喜不自勝的要挽留秦羽吃飯,秦羽到是理解縣令的激動,不過,此刻還是先把這一千二百人的吃飯住房問題解決了為妙,省的鬧出什麼變動。
唐朝的糧食一斗米價值四到五文,起伏不大,而重量摺合現代的斤兩,大約12斤左右,要養活這一千二百多人,秦羽至少要掏腰包一直到種植大豆成熟。
可大豆畢竟不是主食,也就是說秦羽至少要養這些人到來年小麥成熟,將近一年的時間,一千二百人一天至少要吃掉六百斤糧食,大約五十鬥。
也就是說,這些人一天就吃下至少二百文錢,連續吃三百多天,總計六十貫,給他們多吃一些,也不過二百貫,足夠了,秦羽完全養的起。
由此可見,這個時代的財富哪裡在百姓手中,也可以看的出唐朝計程車族權貴不是一般的漠視百姓死活,哪怕有一個看重民生的皇帝也不行。
養這些人輕鬆,可秦羽卻是知道一點,升米恩,鬥米仇,白養這一群人不但可能得不到好處,還可能結成仇家,所以,秦羽毫不猶豫的實行了以工代賑。
不管是老人還是小孩,或者婦人,都必須工作,除非行動不便,或者嗷嗷待哺,不然,就得工作,不工作,沒飯吃,就這麼簡單。
流民正是秦羽搬家的時候來到永年縣郊外的,一個個面黃肌瘦,秦羽的心莫名的被刺了一下,不過決定卻不會更改,人心就是這麼難以把握,秦羽可不想弄出一群仇人來。
至於那二百多部曲不在這裡,自從秦羽答應,縣令就吩咐主簿將他們送到了秦府,也就是秦羽的新宅,牌匾還是程懷亮幫忙弄的,氣勢十足。
隨同秦羽來的還有小紅父女,小紅的父親帶著一群家丁穿梭在流民之中,將流民集中起來,以便秦羽喊話。
沒有什麼慷慨激昂的講話,只有簡單的一句,“跟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