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64節,逍遙遊,月關,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無訊息。朝廷說,大哥被李績大將軍留在齊州善後了。也好,大哥不在京城,便可以避免趟這混水。皇家的事情,沾多了絕非幸事啊。
鐵無環輕輕嘆了口氣,忽然醒覺,王爺今天更衣出行的準備時間似乎太長了些。
鐵無環正想著,就見李泰又從後邊慢慢地轉了出來,仍舊穿著燕居的常服,揹著雙手,在廳中徐徐踱了一陣,一會兒點頭,一會兒搖頭,不知在想些什麼。
過了許久,李泰才抬起頭,對鐵無環道:“你等繼續盯著,比之前要更加的謹慎,寧可打聽不到訊息,也不可引起他們的警覺。”
鐵無環怔了一怔,恭聲答應一聲,退了出去。
李泰又思索半晌,沉聲道:“快!馬上把長史叫來!”
王爺的長史都可以算是王爺的副手,他的主要職責就是替王爺背黑鍋。所以,身為王府長史者,只有兩條路,一條是整天跟王爺對著幹,時不時就向朝廷彈劾一下王爺的不檢點。
兩下里關係惡劣的不可收拾時,就可以如願以償地滾蛋了。
不過,通常這樣離開王府的長史,也就沒有前途可言了。
皇帝把他派去給兒子,是輔佐同時也負有監視作用的。但你跟皇帝的兒子鬧得水火不容,拍屁股走人,皇帝對你絕不可能有好臉色。
所以,大部分長史就走了第二條路,跟所輔佐的王爺努力搞好關係,變成他的鐵桿,這樣自己的日子就好過多了。王爺有什麼黑鍋,也不大舍得讓你去背。
熬上些年頭,王爺漸漸歲數大了,不再復有年少輕狂時的舉動,自己也就功德圓滿,攢夠了足夠的資歷,朝廷必有回報。跟王爺走這麼近,王爺造反怎麼辦?
嘁!上下五千年,有過多少個王爺啊,造反的才幾人?那得多大的雨點兒,才能砸到你的頭上。真要是這樣都砸頭上了,那就是天意,認了吧!
東宮的長史,無疑就是被雨點砸中的那個人,而魏王李泰的長史,則是春風得意。
他所服侍的王爺,是皇帝最寵愛的兒子,而且太子之位岌岌可危了,他所服侍的王爺是最有可能上位的,那麼有朝一日他將是什麼人?毫無疑問的宰相人選吶!
所以,魏王府長史這些日子就跟打了雞血似的。
魏王這邊一召,長史馬上就急吼吼地趕來了。
魏王李泰對他面授機宜一番,這長史連連點頭,很快就離開了王府。
第三天,皇宮收到了一份秘報。
秘報上用黃色的綾子纏了兩道,這意思就是極其秘密,只能由天子親手閱覽。
密奏制度其實一直就存在。天子高高在上,遠離民間,豈能完全信任身邊人說的話?
雖說密奏制度在後世常遭人詬病,其實它是朝廷資訊渠道的有力補充,是正常的。在現代社會,領袖的身邊人探個親、休個假什麼的再回去時,領袖也會問問他的見聞,以免矇蔽。
匿名舉報,官方也是一直存在這樣的渠道的。只不過,屁股坐在哪兒,就向著哪邊說話。他若舉報個貪官汙吏,就是百姓眼中的鬥士。他若舉報的不合己意,那就是告密制度不現代、不法制了。
而且漢武帝、武則天、明朝、清朝這四個階段,告密制度大行其事,實在是害苦了許多人,尤其是讀書人,在其口誅筆僥之下,告密毫無疑問地就有了貶義色彩。
李世民時期也是有告密制度的,只是沒有達至氾濫地步罷了。
密奏呈至御前,李世民一見是密奏,馬上放下正在批閱的奏章,先查了火漆,確認無人開啟過,這才取過銀刀,親手將它開啟。看罷密奏,李世民臉上毫無表情,送來密奏的大太監微微斜眼瞟了皇帝一眼,也不曉得是誰告密,告的什麼,心下雖是好奇,卻不敢動問一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