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想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04章 始祖羲皇,凡人終死,沈小想,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環伺中。
現如今,從古琴和八卦圖,再聯絡到先前的經歷,開天闢地的那一道光,以及由馬而龍最終化作石碑的存在。
林小遠激動得嘴唇顫抖,心中十分雀躍。
那可是,人皇伏羲啊,遠比日主還要久遠無數倍的存在!
根據古籍記載,伏羲以一擬太極,然後一畫開天,世間萬物的創造,世界生命的誕生全靠這一畫。
有謂之天根者,以其混沌世界,黑暗無光,忽焉一畫開天,而陰陽動靜迭為升降,天地定位,日月執行,萬物之生生不息。
伏羲一畫開天,豈非以一擬太極哉?則凡卦爻,莫非自此一來,固莫非太極之象。
《易經》雲:保世滋大,概群藉而羅萬有者,悉在此一畫開天,人文肇始之。
在古老的帛書中也有相關的記錄,在天地尚未形成,世界處於混沌狀態之時,先有伏羲、女媧二神,結為夫婦,生了四子。這四子後來成為代表四時的四神。四神開闢大地,這是他們懂得陰陽參化法則的緣故。由禹與契來管理大地,制定曆法,使星辰升落有序,山陵暢通,並使山陵與江海之間陰陽通氣。當時未有日月,由四神輪流代表四時……
傳言,作為燧人氏之子,伏羲的功績同樣偉大。
《易·繫辭下》:“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又教民結繩,以作網罟,捕魚獵獸,嫁娶以儷皮為禮,又創制琴瑟。
在夢端世界時,林小遠曾藉助長谷川的身體,查閱過世界各地的神話傳說和民俗故事。
說起來,明明其他的細節都在林小遠迴歸現實後忘得差不多了,可是關於古來東方的故事,他還記得很清楚。
“三皇五帝”在那個世界,被尊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世系位序的排列在春秋戰國到秦漢時期即已確立。
在古老的東方帝王世系之中,伏羲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
《左傳》、《管子》、《周易》、《莊子》、《國語》等先秦典籍都有關於伏羲的記述。
在正史中,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餘聞之先人曰:‘伏羲至純厚,作《易》八卦。’”肯定了伏羲的歷史地位。
在科技發展的時代,隨著考古和對遠古各部族研究的進展,學界對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了新的認識。
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共同尊奉的先祖。
伏羲作為“有大智”的思考者和發明創造者,尋求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象徵,對中華民族的文明進步和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林小遠早也有過猜測,部分世界似乎是相通的。
而現在,他接受的,正是始祖伏羲的傳承。
叫他如何不激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