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文獻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0章 專訪2,花零再盛時,帝國文獻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寫幾本同型別的,等讀者膩味了再換?但內心深處湧起一種力量,促使我去冒這個風險。”
黃菁適時接話,“什麼力量?”
陳夏笑了,“說出來可能有些幼稚,是我對自己的道德要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或者說,是內裡活躍的一腔熱血。
“比如,在網路上看到一些歧視平民、詆譭女性的言論和案例,我心裡有些惴惴不安,也有些憤憤不平,就寫了《山海》。
“藉助先賢的故事,我希望喚起一些人的良知,請他們自我審視、自慚形穢;也希望喚醒一些人的麻木,可以對歧視、欺壓說‘不’。
“再比如,社會不斷發展,人與人的鴻溝越來越大,弱勢群體需要我們伸出援手,我們普通人也需要加深團結和互助。
“因此我寫了《蜉蝣》,不是為了指責哪些人、哪些事,而是希望大家都能看到身邊的人,一句問好、一步親近,都是好的。”
她搖了搖頭,“書裡想表達的內容很多,歡迎讀者們自行探索和解讀。作者構想、寫作和讀者閱讀、思考,才拼成一本完整的書。
“回到你的問題,我的作品算得上暢銷,除了讀者們的不懈支援,可能還因為我傾注了真情實感,題材的變化也保持了新鮮感。
“古人說,巨樹長成,全由種子。我從一開始,就不把小說當成賺錢的工具,而是當成抒發情感的舞臺,當成與讀者交流的平臺。
“那麼,在書籍完成、到達讀者手中的時候,其中蘊含的精神也更容易激起他們的共鳴,而不是被千篇一律的套路激起厭煩。”
黃菁用筆桿點點下巴,“你的意思可不可以理解成,作者應該用真情實感來尊重讀者,而不是硬搬套路去迎合他們的喜好?”
陳夏點頭,“可以這麼理解。反過來說,我認為,如果只把讀者當作予取予求的錢包,即使成功,也只是一時,終究要被厭棄。”
黃菁快速記錄,“感謝你毫無保留的分享,我產生了不少感悟,相信對於有志寫作的朋友們,也一定有很大的幫助。
“下一個問題。即使成品再怎麼瑰麗多彩,寫作也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在你的寫作過程中,有沒有什麼可以拿來一笑的趣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