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文獻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9章 牢籠,花零再盛時,帝國文獻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動物園的特殊環境區域,不是半開放的樣式,而是由幾個面積巨大的密閉場館組成,專門用來容納不習慣南都氣候條件的動植物。
走下人工湖上的木質棧橋,兩人沿著寬闊的道路,從淡水館、熱帶館、鹹水館和極地館之間穿過,來到了一堵水泥蔓延的高牆前。
除了牆外沒有巡邏的衛兵、牆頂沒有尖利的鐵刺、牆角沒有高聳的望塔,乍一看,和影視劇裡關押囚犯的監獄外牆很是相似。
路邊豎著一個木質指路牌,上面的“兔猻領地”四個字打消了遊客的疑惑。方菲挽著陳夏,和寥寥可數的遊客一起,繼續前進。
拐過牆角,豁然開朗。很長一段鋼化玻璃和原木圍欄取代了本來的堅實高牆,把高牆內的大片亂石荒地展現在人們眼前。
在牆體和圍欄交接的地方,豎著一個高大的長方形展示欄,有幾個遊客正聚集在那裡,閱讀著上面的圖文。
兩人也湊了過去,看到展示欄的玻璃後面,貼著兔猻這種動物的簡單科普,同時也介紹了動物園裡這三隻的來歷。
兔猻是一種分佈在秦洲北部寒冷地帶的貓科動物,棲息於荒漠、草原地區,視覺和聽覺發達,主要以鼠類、兔類為食。
兔猻體型較小,奔跑速度相對不快,在開闊地帶很難躲避天敵獵殺。這可能是它們晝伏夜出、以岩石縫隙或洞穴為家的主要原因。
動物園裡的這三隻,分別是兩大一小,兩隻大的是夫妻,小的則是這兩隻兔猻的女兒,也是第一隻經人工繁育養大的兔猻。
夫妻兩隻兔猻,都是西北地區牧民先後發現的落單幼崽,因為無法找到它們的父母,就被輾轉送往了最近的鮮水省野生動物園。
鮮水省動物園此前就有其他幾隻兔猻,有照護兔猻的經驗。這兩隻兔猻被養大後,彼此看對了眼,就結合產下了小的這隻。
去年,為了增進人們對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保護,鮮水省動物園就把三隻兔猻一起轉給了遊客更多、影響更廣的南都森林動物園。
兩人看完介紹,走到原木圍欄前,隔著玻璃眺望遠處大塊岩石堆成的幾座假山,希望可以親眼目睹兔猻的蹤影。
白天不是兔猻慣常的活動時間,加上它們保護色的皮毛和石塊的遮擋,兩人屏息凝神,用視線搜尋了好一會,還是一無所獲。
方菲不願放棄,一邊努力,一邊為陳夏做更詳細的說明,“我認養兔猻以後,就上網搜尋相關資訊,無意中看到一篇採訪。
“被採訪的是鮮水省動物園齊園長,他說兔猻既不在食物鏈頂端,體型也並不龐大,但它兇萌的樣子,卻有一種特別的可愛和憨態。
“如果人們因此能把目光投到它們身上,為它們提供更多保護資源,那它們生活的環境也會被保護,區域裡的其他動物也會受益。
“他還指著入園處的科普標語,引用了萊努一位動物學家的名言:瞭解才會關心,關心才會行動,行動才有希望。令我感觸頗深。”
陳夏點了點頭,“我剛才就有疑惑,把這種西北地區的野生動物轉移到東南城市,它們真的能夠適應嗎?現在理解了其中的用心。”
方菲指了指更遠處,“聽說氣溫升高之後,兔猻就會被轉移到那片玻璃籠罩的區域,裡面有空調製冷,問題應該不大。
“齊園長說,無論有多麼崇高的目的,限制動物個體的自由,就是動物園的罪。而透過它們,為野生動物爭取權益,是唯一的救贖。
“這裡的沈園長也表示過,如果動物園不可避免,不如用更好的態度和行動照護動物,為它們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更多的自由。
“這是他力排眾議,積極取消動物表演的初心所在;是他頂著入不敷出的經濟壓力,也要做好動物‘丰容’的初心所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