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1章 再見荀子,初見韓非,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吾御,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戰國時代的外交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質子而交。
帝王將自己的子女等親屬送到敵對國家作為人質,從而在戰略上達成一種外交妥協。
春秋初年,鄭伯為周平王卿士,周平王欲委權於虢公,鄭伯怨王,因此周鄭互相交出自己的兒子為質,得以信任,質子之事,便由此發端。
此後百餘年間,質子而交這種事便頻頻發生,到了戰國末期,這幾乎已經成了各國間外交結好的必須手段。
齊共王來了秦國。
同他一起來的,還有他的的次子田升,以及一千餘眾隨從,一眾人馬浩浩蕩蕩地從齊地趕到秦國,與嬴政在咸陽舉行了盛大的秦齊會盟。
會盟上,齊共王表示,願意將次子田升作為質子安置在秦國,以結秦齊之好,嬴政欣然允諾,會盟便在一片祥和中奠定了秦齊各不為敵的綏靖政策。
對於齊共王這個人,易承沒什麼興趣,作為齊國的末代君王,這傢伙做的每一項決定都在一步步把齊國引上絕路。
開國帝王,沒幾個是飯桶,但是末代帝王,幾乎大部分都是飯桶。
如此飯桶,不結交也罷。
雖然對齊共王沒興趣,不過對於齊共王帶來的人,易承還是比較感興趣。
荀況今年已經五十七歲了,不過他一把花白的頭髮和滿是皺紋的面龐,讓他看上去更像七十五歲。
易承很是感慨,在他的記憶中,第九世分別時,荀況還是一位意氣風發的中年人,可如今他也變成了一位暮氣沉沉的老者。
此次他作為齊國稷下學宮祭酒,齊國大司空,隨王上一同前往秦國會盟,同時他還帶來了他的親傳弟子——同樣在齊國任職大諫官的韓非。
“荀祭酒與韓諫官此次能來秦國,乃是秦齊兩國幸事,當飲盛。”易承舉起酒杯,朝著廳堂前坐著的荀況和韓非說道。
在秦齊會盟之後,易承以長安君的身份邀請齊國使節團中的荀況與韓非到他府上一敘,這兩位不好拒絕,於是今日便一同來易承府上,來看看這位秦國權勢第二的男人究竟在打什麼算盤。
同蒼老的荀況相比,韓非看上去則年輕的多,他穿著一身紫綢緞帶袍服,腰繫紅緞帶,戴著一頂青銅冠,短鬚無髯,不過十七八歲的年紀,卻是一副成熟穩重,彬彬有禮的君子形象。
“不知公子召見我等所為何事?”荀況倒是沒有跟易承客套的意思,在飲過一杯酒後,便用他蒼老的聲音開門見山地問道。
“本侯仰慕道門理綜已久,今日相邀,便是為了請教道門理綜之事。”易承微笑著回答。
荀況頷首點頭,面容平和,“不知公子想請教道門理綜何事?”
“本侯前些陣子偶遇一人,自稱是道門理綜之人,且是其門中隱派,這有一張他所書絹帛,上面寫了一串字元,不知先生可識得。”易承說完,就命婢女上來將他手中的絹帛拿下去,遞給荀況觀摩。
荀況在看到這張絹帛的第一眼,就皺起了眉頭,略微思量之後,便緩緩開口道:“這確是我道門理綜的暗符,不知此人現在何處,老朽可否與之相見?”
易承輕拍雙手,一名個頭不高,頭戴黑笠,身穿黑袍,臉上也蒙著黑色綢布的黑衣人就從殿側的屏風後走了出來。
“老朽有幾句私言想請教這位兄臺,不知公子可否同意?”
“準。”
荀況這便喚那位黑衣人走到他身邊,兩人竊竊私語一番,不用說,易承也知道他們是在對暗號。
當初制定道門理綜隱派的暗號時,易承就設定了一個難度較高的坎,他將李白的《經亂離後天恩流夜郎憶舊遊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全詩都作為暗語,不過前四句是必須的暗語,後面每隔三年,便可增加一句,全詩八十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