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章 東繡縣的賦稅,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吾御,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自打太宰把第三代太宰的職位傳給自己之後,太宰這幾天整個人都精神了不少。
好像肩上的重擔一卸下來,整個人似乎都年輕了幾歲。
易承對此也樂見其成,他倒是不介意接受這第三代太宰的職位,本來嘛,他也從沒想過把守衛始皇帝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堅持下去。
可以說,太宰到了他這一代,也就算是玩完了,後人也不必再受這種封建荼毒。
有這種心態之後,易承就接受的毫無心理壓力,每天該吃吃,該睡睡,空閒的時間就泡在實驗室研究怎麼造火銃。
可惜,火銃的進展又遇到了瓶頸。
原因無他,依舊是金屬材質不過關,炸膛的問題太過常見,用精鐵製作的膛管甚至還不如易承用竹子仿製的突火槍。
誰白了,還是這個時代的冶金水平太低了,啥金屬配比都不知道,即便擁有最好的火藥,可還是造不出一根完美的槍管子,易承空有屠龍術,卻無計可施。
火藥經過李長安那一世二十多年的研究,易承已經是得心應手,不論是硝硫炭經典配比的黑火藥,還是加入蛋清凝聚的顆粒火藥,還是加入皂角子的硫磺火藥,易承玩的都可謂是爐火純青。
對於火藥的配比、火藥的製作、以及藥量的多少,易承更是爛熟於心。
可對於這些東西的製作流程,生產配方,易承一直沒有用筆記錄下來。
天知道,這玩意要流傳出去,讓兩千多年前的軍隊裝備火器,世界格局將會發生什麼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所以易承一直以來,對於火藥和火銃這些武器的研究,都未曾留下文字記錄,只是把這些東西記在腦海中。
只是每重生一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他都會在身上備一把突火槍,雖然竹筒做的突火槍都是一次性使用的物品,可關鍵時刻,一把火槍傍身,那可能就是保住性命的關鍵道具。
不過還好,連續幾次重生,易承都沒有遇到需要他使用突火槍的機會。
日子就這麼一天天過著,九月的天氣卻沒有一天天轉涼,反倒是一日熱過一日。
待在實驗室裡,易承的汗珠不停地從額頭上冒出來,兩千多年前的關中氣候,比兩千年後要熱太多了。
在易承印象中,兩千多年後的陝西關中,是個乾旱少雨的氣候,甚至有些地方還類似黃土高原,很多的土地都只能種植小麥。
可在兩千多年前,關中的氣候簡直跟後世就是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
在這個時代,夏季的關中是炎熱多雨的氣候,雨水非常充沛,導致長安附近的水系也異常發達。
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環繞長安,大片的土地都是多水的,因此在這個時代的關中,大片大片的土地都種植的並非小麥,而是水稻。
多水的環境造就了大批的森林,易承去過潼關,那裡有綿延三百里的廣闊桃林,還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驪山也因此保留著大量森林樹木,成為了始皇帝最終修建陵寢的地方。
當年易承重生為李長安時,也正是得益於關中水系的發達,才能大力研究雜交水稻。
說到雜交水稻,易承又抬起頭,看了眼空落落的實驗室,甘羅這個傢伙,前兩日說稻子快熟了,要回去看看,這一連兩日,都沒見他的人影,也不知道跑哪去了。
正當易承想著要不要再去找一找甘羅時,忽的聽聞下人來報,東繡縣的縣令求見,據說還帶了十幾個人,大包小包的提著許多東西。
易承有些驚訝,連忙換上了朝服去前殿接見。
東繡縣的縣令是一個四十多歲的老頭,瘦臉長鬚,滿臉的褶子皮,穿著一身水藍色的漢服官袍,一見易承,頓時如見親生父親,恨不得給易承下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