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9章 起航的大漢,我的兩千四百年日記,吾御,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邦駕崩了。

就在易承去未央宮覲見的六天後去世的。

太醫說‘漢王因瘡裂而崩’,想必死狀不是太好,生老病死,即便是劉邦這樣的偉人,也難逃這一宿命。

不過易承聽說劉邦死前卻很平靜,平靜的交代遺囑,平靜的閉上眼睛,平靜的離開那具早已疲憊不堪的軀殼。

死前身旁親屬環立左右,子孫皆跪伏,悲愴痛哭,可謂壽終正寢。

他這一輩子也算值了,從一窮二白,到榮華富貴,死前兒孫滿堂,接連在側。

作為一個人來說,他體驗過了權力之巔,建國立邦,青史留名。凡此種種,已經是這個時代最幸運的幸運兒,想必劉邦走的時候,也沒有什麼遺憾。

劉邦雖然走了,可他一手建立的大漢帝國卻不會因為他的離去而沉沒,相反,這艘東方鉅艦在劉邦為它掃除了一切不利於統治的障礙後,像是迎來了朝陽一般,正式起航。

而漢,這個整整融入後世中國兩千多年的民族、國家、文化的烙印,也從此刻正式烙刻在這片土地上生長的所有人身上。

易承去九峻山長陵參加了劉邦的葬禮,葬禮舉辦的非常盛大,整個儀式一共持續了三天,其中最令易承吃驚的,還是第三天葬禮結束前的人殉。

原本歷史上的劉邦是反對人殉的,作為一名不信鬼神且是底層出生的人,經歷過苛秦暴政的劉邦很能理解民間疾苦,因此也接受秦開始的廢除人殉政策。

但令易承沒有想到的是,因為他的橫插一腳,向劉邦講述了物質不滅定律,竟誤打誤撞讓劉邦相信了人是有靈魂存在的,而且這種靈魂存在,不死不滅。

因此在劉邦死前的遺囑中,他交代了要人殉三百人,為自己陪葬。

這人殉的三百人,都是奴隸。

他們被帶到劉邦出殯的巨大棺槨前,分批次的接受屠殺。

屠殺的場面很是血腥,一批批奴隸被麻布罩住頭部,蒙上雙眼,跪在地上,行刑的劊子手用劍割開他們的喉嚨,然後就把他們丟在原地,讓他們慢慢等死。

奴隸們的血把棺槨前的一大片土地都染成了鮮紅色。

許多被割開喉管的奴隸都沒有馬上死亡,也沒有躺著不動,反倒是掙扎的居多,他們扭曲著身體,在地上蠕動,因為缺氧,手腳抽搐長達幾分鐘。

這些人死後的屍身將會被入殮,然後隨著劉邦的棺槨一同埋入地宮之中。

易承並不是沒有見過殺人,事實上,從他穿越過來的戰國時代開始,他見過太多血腥和暴力,可是此時眼前人殉的場面還是讓他產生了很大的心理不適。

作為一名現代人,對人這一物種的尊重刻在了易承的骨子裡,隨著閱歷的增長,他也更能對身邊的人有共情能力。

人殉真的就是對人這一物種的踐踏,這種屠殺,是純純的反人類行為。

可這種行為,在這個時代,卻是合理合法的,這讓易承頗感喪氣。

文明不能一蹴而就,茹毛飲血的戰國才過去沒有多久,人殉這種事情,他只能接受並習慣。

不過這也讓易承反思了自己的言行,那些自以為好的東西,教給這些古人後,可能並不能得到一個好的結果,甚至還有可能適得其反。

因此往後更因為謹言慎行,對於丟擲超越時代的理念或知識,也應該三思而後行。

易承回到山門的時候,張蕤正在和張良切磋劍法。

之前重生的兩輩子,易承只知道張良會用劍,可從來都沒真正見過張良用劍和別人切磋。

這一次回來正好趕上了張蕤和張良練劍,遂站在一旁觀摩。

張蕤的劍法易承是知道的,這個傢伙師承司徒玄空,一手劍術出神入化,當年荊軻刺秦時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界之裝備強化專家

茫茫雲海

系統群:開局SSS級新手大禮包

簽約從沒過

武帝獨尊

墨疑鬼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