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毅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9章 宰臣親王,宋桓帝,溫毅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視了一番,就想看看這些朝廷重臣此刻是什麼態度。
在此之前,以太宰李邦彥為首的文武百官,或單獨面對,或集體上奏,採用各種方式輪番規諫皇帝,要以盍城百萬生靈和宗廟社稷為重,不計代價與金人達成和議。
現在虜使主動跑來求和,一下子提出來三個逆天條件,這回他們這些愛國賊該心滿意足了吧?
趙桓本以為在這種情況下,十四皇叔趙偲會毫不猶豫地站出來,當場表示誓死與東京共存亡,然而等了半晌也沒見其有任何反應,估計還在琢磨虜使指名道姓讓他當人質究竟是怎麼回事兒。
其實金人真正想要的親王不是越王趙偲,而是鄆王趙楷。
這事兒說起來還得歸功於此前奉使出疆的給事中李鄴。
他曾和斡離不關起門來詳聊過南朝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比如說道君皇帝最寵信的皇子不是儲君趙桓,而是鄆王趙楷。
既然是用來迫使南朝就範,人質的身份當然是越貴重越好了。
蕭三寶奴和王勍入城之後一打聽才知道,原來鄆王趙楷早就跟著太上皇跑路了。
館伴使王孝迪素來與越王趙偲不和,聽說金人意欲索取一名親王作為人質,果斷將那位德高望重的死對頭推薦給了兩位金使,沒想到被延興皇帝一眼識破了伎倆,差點把老命丟到延和殿外。
“諸位既便不說,朕也略知一二,無外乎為宗廟社稷和百萬生靈計,三衙禁軍既不足恃,城下便不可戰,是也不是?”
趙桓連問了幾遍沒有人敢出班奏答,只好繼續自說自話:“既然只有講和這一條路可走,那就必得答應人家的先決條件。醜話說在前頭,越王乃是朕的親叔叔,斷無遣入敵營為質的道理!”
其實他早就已經內定好了最佳人選,說這番話的目的,就是等著這個人自己跳出來。
果不其然,趙桓話音剛落便有人接茬說道:“啟奏聖上,臣下願赴虜營,代十四皇叔為質!”
眾人循聲望去,只見說話者正值弱冠之年,膚白腿長,衣冠楚楚,渾身上下透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浪蕩氣息一一原來是康王趙構。
趙桓冷眼打量著這個被網友戲稱為完顏構的傢伙,儘管早有心理準備,但胸中還是泛起了些許微瀾。
要知道,趙構年輕時候除了尋花問柳、夜夜笙歌之外,還是有很多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說像現在這樣,危難時刻挺身而出就難能可貴,一般人還真做不到。只是後來把江山扛在肩上,人就變成了自己都不認識的另外一副模樣。
倘若在他人生高光時刻毅然決然引刀成一快,說不定屈殺精忠大英雄、自毀萬里長城這種又蠢又壞的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趙桓在認真考慮要不要成全這個令後人不恥的精緻利己主義者,讓他有機會在史書裡做一個大寫的人一一當然了,前提得是趙構真正心甘情願去死。
“九弟,虜營無異於龍潭虎穴,此去很可能九死一生,你可要想清楚了。”
趙構昂首挺胸,慨然回奏道:“太史公曰: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國家瀕危,大廈將傾,臣下身為皇家子孫,倘能以五尺之軀扞禦祖宗江山社稷,實乃平生一大幸事,伏望聖慈睿斷,恩准臣下身赴敵營為質!”
趙桓聽完他發自肺腑的豪言壯語,忍不住擊節讚道:“康邸英概過人,朕心甚慰,明日必當把酒壯行,以全吾弟死節之志!”
君臣二人此番對話擲地有聲,聽得在場眾人頗為動容。
尤其是越王、肅王以及燕王,他們三人看向康王的眼神無比複雜。
估計誰也沒有想到平常吊兒郎當的臭老九,關鍵時刻不僅不掉鏈子,還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似常山趙子龍,渾身都是膽,也不知道這小子性格究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