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毅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章 無心戀戰,宋桓帝,溫毅陽,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說起來令人難以置信,一個南朝親征行營司副都統制,一個金國東路軍副統帥,兩位旗鼓相當、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居然在下馬坡這個灌木叢生的方寸之地同歸於盡。
大戰剛剛拉開序幕,身為主帥的他們卻先死為敬,而麾下士卒全都矇在鼓裡,依舊你來我往殺得不亦樂乎,這仗打得多少有些莫名其妙。
潑李三剛才奉皇帝旨意以鼓傳令,一通操作亂乎乎,非但沒能召回慨然赴死的何老將軍,反倒把圍攻東門的契丹兵和圍攻南門的渤海軍吸引過來。
何灌麾下禁旅部曲不過一兩千人馬,陡然面對數倍於己的敵軍,眼看就要遭受滅頂之災,諸路大軍突然在這個節骨眼上回師來援了。
最先趕到的是距離最近的原折可求所部,五六千步騎混編的勤王兵馬,從滑縣西北方向陸陸續續斜插過來,一直延伸到北門城牆根下,相當於在下馬坡以西拉起一道靈活機動的人肉防線。
接鍾而至的則是張俊率領的兩千西軍驍騎,他從北面襲殺過來,直接切斷了金軍向黎陽渡口方向撤退的後路。
接下來更加熱鬧,楊可勝和馬彥傳的三千精騎從東北方向加入戰團,吳革和馬忠各自統領兩千禁旅輕騎從東面蜂擁而至,姚古、种師中、折彥質、李邈等人分別在東西北三個方向排列步軍方陣,張網以待慌不擇路的金軍潰卒……
“好啊!”
趙桓站在城樓上看罷多時,樂得嘴都合不攏。
跟著女真人廝混的這些遊牧族僕從騎兵,仗著馬快、弓硬、人人悍不畏死,說來就來,想走就走,到處扯大旗作虎皮炫耀武力,這回算是主動撞到槍口上了,不把他們打得滿地找牙,連日來憋了一肚子窩囊氣的三衙禁旅和勤王大軍是不會收手的。
“沈卿,何人在西線指揮我師作戰?”
隨著戰場局勢越來越明朗,趙桓沒有剛開始那麼盲目衝動了,整個人一旦沉靜下來,這才發現東西北三面的打法大不相同。
東線以吳革和馬忠的三衙禁旅為主只攻不守,北線以張俊、楊可勝和馬彥傳的勤王師為主攻守兼備。
西線最為特殊,自從參戰以來一直以逸待勞,步卒在前面排成一字長蛇陣,騎士列於隊後巡迴警戒,一旦發現金軍小股騎兵突破防線,立刻撲過去將其吃幹抹淨,三番五次之後再也沒有金軍膽敢逾越雷池一步。
耶律馬五和撻不野等各路僕從騎兵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明知突圍無望,只好各率本軍人馬退到下馬坡附近,彼此背靠背固守待援。
東線和北線宋軍沒有給他們喘息的機會,追攆上來繼續鏖戰,西線宋軍則適時變換陣法,全部人馬呈扇面形穩步向前推進,逐漸壓縮被圍金軍的生存空間。
“回奏官家,正在西線指揮我師作戰的統兵官,乃是已故統制官折可求麾下先鋒騎將……”
事實上沈琯早就從主將認旗和甲冑衣飾上辯識出來那人是誰,聽聞官家垂問,當即如數家珍一般侃侃而談道,“此人姓李名孝忠字少嚴,乃是六郡良家子出身,曾在陝右邊軍從戎多年,日前襄助折可求扼守延津縣,金軍突圍之後,臣奉命前往延津縣收攏潰兵,正是那時與他有過一面之緣……”
“李孝忠?”
趙桓聽沈琯絮叨個沒完,頭都大了,印象中歷史上好像有這麼一號人,但怎麼都想不起來這個既能獨當一面,打起仗來又很有想法的傢伙究竟是何許人也。
穿越者想不起來實屬正常,畢竟李孝忠在沒有隱姓瞞名成為李彥仙之前,充其量也就是歷史記載裡的匆匆過客。
後世有些鍵盤軍事家對其評價甚高,盛讚此人有勇有謀,武力值堪與精忠大英雄相比肩,只因時運不濟才沒能在大爭之世一展雄才,如此之類云云,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只能騎驢看賬本走著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